四個秘書中老沈年紀最大,三十五六歲,已經在縣委辦待了近十個年頭,來縣委辦之前,還在鄉鎮當過干事,現在是機要室主任,他建議酒廠應該像其他國有企業一樣改制,將酒廠賣掉,公轉民,這樣政府才能甩掉這個越來越重的包袱。
小楊是幾個人中唯一的女性,她并不主張把企業賣掉,而是希望政府出面,給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幫助企業從困境中走出來。她說,酒廠職工好幾百人,牽涉到好幾百個家庭利益,如果輕易破產或出售,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而作為黃能向何強推薦的衛理師和俞錦勝兩人,他倆也各有想法。衛理師提出,酒廠既然是縣輕工業局的下屬企業,縣輕工業局完全有責任提供資金或貸款擔保,全力幫助酒廠走出困境,不應該袖手旁觀,眼睜睜地看著酒廠倒閉關門。
俞錦勝認為,酒廠曾經是寧港縣的一面旗幟,寧港大曲也曾經名揚天下。如果酒廠按現在的這種模式繼續生產下去,破產、出售或改制,區別不大,政府沒必要干預,順其自然就好;但如果能夠恢復傳統生產工藝,重新打響寧港大曲品牌,我認為政府就有必要給予大力支持。在保護傳統工藝的問題上,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要考慮長久的經濟社會效益。
何強覺得,這四人的觀點都有可取性,比較之下,俞錦勝的觀點他更欣賞,認為俞錦勝的思路比其他三人要縝密一些。
不過,何強并沒有就此確定秘書人選,他還想再考察一段時間。
下午,何強讓黃能通知代縣長王建和副書記鄭穎,到他辦公室召開書記辦公會,專題研究酒廠發展問題。三人經過討論,最后形成幾點原則意見:一是酒廠作為傳統名企,無論怎樣改革,國資必須占有大股,職工的利益要得到保證;二是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允許職工個人持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廠長(總經理)負責制;三是要恢復酒廠傳統生產工藝,打造寧港白酒品牌,形成高中低、多元化系列產品,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求;四是縣輕工業局盡快拿出幫助酒廠擺脫困境的具體方案,報請縣政府批準實施……
晚上,鄭穎來到何強宿舍,疑惑道:“企業改制,這是政府主管的事,而且,酒廠還屬于縣輕工業局下屬企業,縣委有必要管得這么寬嗎?”
何強解釋道:“在倪宏喜擔任縣長期間,縣屬企業的改革不按規矩、隨心所欲,改制過程中,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一些領導從中撈取了大量利益,對社會造成極大惡劣影響。王建初來乍到,對于本地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不甚了解,因此,對于全縣企業改制工作,一直不敢主動。我這次利用酒廠的事,用力推動一下,以便引起政府重視。”
鄭穎仍有不解,問:“既然覺得這方面工作政府做得不夠好,那你開會時提醒一下不就得了?何需這么具體操作,費神費力?”
何強看著鄭穎說:“其實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非常珍視寧港酒這個品牌。這個品牌已經有上百年歷史,品牌價值難以估計,隨便拋棄太可惜了。”
鄭穎還是不明白,說:“你這樣講,我還是有些糊涂。你口中的寧港酒不是一直在生產嗎?市場也沒有斷供啊,即便酒廠賣給個人,這個酒名還是可以存在的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