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表面上不與這些人往來,暗中卻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并且豢養許多死士。
十常侍之一的趙忠就曾經狐疑道:“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亡命之徒,到底準備干什么事情!”
袁紹利用家族的優勢,開始暗中幫助黨人避難,對一些窮困無助的士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一些被追捕的黨人,出錢出計策使他們得以逃跑或隱藏起來,拯救了許多在黨錮之禍中蒙受冤屈的士人。
所以袁紹與董卓反目成仇,孤身前往渤海后,無論是中原還是河北,有無數士人前去投靠。
就連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剛開始也是因為袁紹賢能的名聲,才去投靠對方。
荀彧見漢室混亂,每每有匡正之心,后來發現袁紹并沒有興復漢室的想法,才離他而去。
反觀袁術,嫡次子出身,從小受盡家族長輩的疼愛與錦衣玉食,正所謂“三歲定八十”,自然養成了許多貴族的臭毛病。
原本歷史中,袁術奢侈荒淫,橫征暴斂,將南陽、汝南弄得烏煙瘴氣,使得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饑死,部眾離心,最終走向敗亡,此乃順應天數也!
寇恂與耿弇的勸諫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袁術麾下包括楊弘在內的謀臣武將都認為,江淮的張角不足為慮,頂多比起汝南賊寇強上一些罷了。
他們的想法本來并沒有什么錯,原本歷史中,張角帶領幾十萬黃巾起義后,僅僅數月時間,主力就被朝廷以及各地諸侯平定。
然而如今張角麾下有了當年幫助劉邦平定天下的韓信,有這般變數在,張角的實力已經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待。
…………
果不其然,前去包圍譙縣的汝南四大寇,僅剩下何曼帶著自己不足半數的軍隊返回,其余三寇暫時沒有返回汝南,恐怕已經兇多吉少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袁術自己的軍隊并沒有損失,雖然依附于袁術的汝南四大寇損失慘重,對于袁術來說,卻沒有傷筋動骨。
不過,袁術對于曹操竟然敢出兵破壞自己的計劃,這口惡氣,始終咽不下。
“不可,荊州刺史劉表始終對我們占據的南陽虎視眈眈,一旦我們的大軍攻打譙縣,他們很可能會襲擊南陽郡。
占據汝南潁河以東的韓信,如果趁我們出兵之后攻打潁河以西,則汝南郡將不復為我們所有!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應該是休養生息,降低治下百姓的稅賦,積極發展農業。
南陽,汝南皆是大漢數一數二的人口大郡,會為我們帶來無數稅收。
一旦兵精糧足后,集結大軍進攻潁河以東,將韓信趕出汝南,收復整個汝南郡,方為上策。”耿弇立刻阻止了袁術的沖動行為,并給出了自己的謀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