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雖然殘暴不仁,唯我獨尊,但是在當初汝南袁氏謀劃外戚與宦官內斗中,成為最終的贏家,摘掉了汝南袁氏即將到手的大權,說明他還是非常有頭腦的。
只是自從手掌生死大權,被利欲熏心后,才最終變成了幾乎被所有階級唾棄的“惡魔”。
他失去執掌中央的政權后,在白起、馮異、蔡邕、李儒等人的勸諫下,難得的恢復了昔日的一絲清明。
并沒有一意孤行的殺回洛陽,而是選擇了接受雍州牧的官職。
在董卓心中,頗為認同白起的觀點:“只要控制住了關中地區,在天下即將大亂,群雄割據后,自己未必不能成為嬴政或是劉邦。”
只是朝廷雖然成立了雍州,甚至將司州的三郡都劃給了董卓,但是仍然有上郡與北地郡在其他勢力范圍內。
安定郡原本就是漢人、罕幵羌、安定盧水胡、羌零吾四族共同生活于此。
相比其余兩族,羌零吾在歷史上多次反叛大漢,白起采取拉攏罕幵羌與安定盧水胡,主要攻擊羌零吾的戰略。
此策在安定郡迅速取得成功,白起在安定郡北部大破羌零吾主力,并用伏兵斷其歸路,迫使羌零吾一族舉族歸降。
原本按兵不動,觀望局勢的安定盧水胡與罕幵羌族長,見到這些年來一直強壓他們一頭的先零羌,竟然在旦夕之間被漢軍所敗,舉族投降。
大驚之下,同樣沒有任何反抗的歸順了雍州牧董卓,自從安定郡徹底被董卓所掌控。
隨后董卓采用了馮異與蔡邕之計,依據當年漢武帝的政策,將安定盧水胡、罕幵羌、先零羌三族中的王族后裔、達官顯貴以及加入漢軍中的將士家屬全部內遷至關中平原附近的諸縣城。
安定郡原本漢人不過數萬,但是其余三族加起來確有三十余萬人口,在將此三族內遷后,關中地區足足增加了二十余萬人口,剩下十余萬三族的平民百姓,則留在了安定郡,為雍州建設發展。
當年被赤眉禍亂關中后,一百多年來,關中仍然沒有恢復到鼎盛時期。
有了二十萬余異族百姓的內遷,只要處理好漢、胡的民族矛盾,關中地區有可能恢復到被赤眉禍害之前的興盛。
雍,自古以來就是關中地區的泛稱。
原本歷史中的關中,在漢末董卓遷都長安后,將洛陽附近的各縣百姓大量遷入關中地區,李傕郭汜執政期間,造成關中大亂,他們放縱麾下將士侵害三輔百姓。
造成更嚴重的饑荒,人民相食,白骨堆積,污穢滿路。
在遷都后的關中,原本人口增長到了百余萬之多,卻在李傕郭汜主政下,無數百姓慘死,南遷至劉表所在荊州、劉璋掌控的益州,以及漢中張魯處的百姓不計其數。
此后數年,關中地區再無人跡。
如今時空中,關中沒有經歷李傕郭汜的禍亂,在董卓擁有漢末最強戰力軍團的加持下,關中地區能重現秦并天下的輝煌與劉邦建漢的榮耀嗎?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董卓東出之前,他首先要收復上郡與北地郡,以求統一整個雍州。
而拓跋珪、拓跋燾爺孫,作為拓跋鮮卑歷史中,最有能力的兩位雄主,他們會給董卓統一雍州的機會嗎?
白起會重現當年在秦昭襄王麾下時,橫掃六國的英姿嗎?
呂布這個時代的“多姓名將”會真的心悅誠服于白起之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