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上午,林朝陽出現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內,今天他將會在哥大的洛氏紀念圖書館進行一場演講。
演講活動是蘭登書屋和哥大東亞提前溝通好的,林朝陽到校后先是見到了東亞系系主任漢斯·別林斯頓。
漢斯·別林斯頓是美國知名的中國史和中國古典語言文學專家,他對林朝陽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親自帶領著林朝陽和蘆安·瓦爾特來到了洛氏紀念圖書館。
洛氏紀念圖書館是哥大校園內眾多圖書館中規模比較大的圖書館,因為位于哥大校園中心,所以哥大經常會在這里舉辦一些比較重要的活動。
在洛氏紀念圖書館前方,一尊名為「母校」的女神立在那里,女神雕像身穿學袍,頭戴桂冠,坐在王座上,目視前方。
它的扶手前有兩盞明燈,象征著智慧和信條。
在女神雕像身后,就是洛氏紀念圖書館的階梯,拾階而上,十根高大的羅馬柱雄偉壯觀,它的圓形穹頂也是哥大校園的標志之一。
步入圖書館,來到活動廳。
林朝陽有些訝異,前幾天在俄克拉荷馬大學,還可以說是學生們因為有頒獎而捧場,今天的場面著實令他感到意外了。
只見偌大的活動廳內此時已經人滿為患,連過道上也站了不少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不知道為何而來的緊張氣氛。
「這場活動從你踏上來美國的飛機,我們就在跟哥大預熱了。
你不知道,你的《梵高之死》在哥大的學生群體當中相當受歡迎。」
林朝陽聽著蘆安·瓦爾特的話有些好奇,「為什么?」
蘆安·瓦爾特想了想,說:「大概是因為每個無所事事的大學生都做過當藝術家的夢。’
好毒舌!
讓大學生們聽到怕不是要打死你!
「你別小瞧你的影響力,之前你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就在美國見了不少報紙。
這回領獎,《紐約時報》《紐約客》都有報道,要說在普通讀者當中,可能沒什么。
但在高校里,學生們最愿意追你這種「不太大眾的明星」!’
蘆安·瓦爾特的說法可以說精準的剖析了大學生們的心態,追求的就是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像林朝陽這樣在美國有些名氣的外國作家,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審美追求。
所以當他走到演講臺前,如同火星落在了稻草堆上,現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弄的林朝陽都有些發懵。
這反應未免也太夸張了吧?感覺今天不講點干貨都對不起這些學生們的反應。
活動廳占地廣大,盡管是白天,也必須要依靠燈光才能提供充足的光線。
在燈光下,林朝陽看到了一雙雙眼晴如夜空中的星星,明亮而充滿期待,讓他忍不住想起以前在燕大演講時,那時似乎也是這樣。
「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哥倫比亞這座頂尖學府和諸位進行交流,雖然我的演講才剛剛開始,我已經預感到這將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歷。
就在昨天,我還在苦惱今天的演講應該講些什么內容。」
林朝陽上來先賣了個關子,引來了不少人的好奇。
「那天我跟編輯在第七街的麥克索利酒吧喝酒,偶然間碰見了羅伯特·勞森伯格。他,你們知道嗎?」林朝陽問。
底下不少學生點頭。
林朝陽玩笑著說道:「看來他的知名度在美國不太行,才這么些人知道。在我們中國,我如果問大學生的話,十個里有九個都知道。」
現場發出一陣哄笑聲,氣氛輕松起來。
「那天我們聊的很好,他說它很喜歡我的《梵高之死》,就跟你們一樣。」
bsp;「我們還談到了一些其他的話題,比如藝術是否需要受難才能得以升華?」
說到這里,林朝陽的語氣逐漸嚴肅了起來,從輕松到嚴肅,他輕而易舉的將臺下所有學生的心神牢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