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眼下。
少府內帑官營糧食,保證了關中糧食市場的絕對安穩,這自然是政治層面的成就;
哪怕不賺錢甚至賠錢,都是很有必要、很有價值去做的事。
可終歸是文、景兩代先皇在位時期,赫赫威名的‘貔貅’——凡是少府內帑經手的項目,那就沒有不賺錢的。
這不?
糧食官營,一石糧食一錢的利潤差,竟也硬生生給少府內帑,帶來了每年高達七萬萬錢的龐大收入。
每年七萬萬錢,過去五年便是三十五萬萬。
6◇9◇書◇吧
要知道漢家在整場河套戰役的總支出,也才不過四十萬萬錢!
少府內帑過去五年,通過官營糧米所得到的利潤,差點就把這一場戰役的花費給報銷掉了!
如果這么說還不夠直觀的話,再來看一組數據。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外加先孝景皇帝前三年,這總共三十年的時間里,父祖為劉榮留下的少府內帑,共存下了總計近三百萬萬錢的龐大積蓄。
平均選下來,大概就是每年十萬萬錢。
考慮到太宗皇帝年間,天下人口還在兩千大幾百、不到三千萬,每人每年四十錢的口賦,收上來也不過是十二萬萬錢以內;
換句話說,太宗孝文皇帝在位的那些年間,少府內帑每年都從收上來的十一、二萬萬口賦中,省下了至少十萬萬錢攢了起來。
為什么說是‘至少十萬萬’,而非十萬萬左右?
別忘了——太宗孝文皇帝攢下來的家底,先帝可是已經敗了一波!
吳楚七國之亂!
一場吳楚七國之亂,光是大軍出征平叛前,先孝景皇帝與竇太后給周亞夫、竇嬰二人的三千金賞金,外加將帥們獲得的賞賜,便已是折價上萬萬錢的支出。
若是加上在那之前的幾年,長安朝堂在梁都睢陽一線的經營,以及平亂過程中的糧草輜重消耗;
——毫不夸張的說,一場僅僅只維持三個月的吳楚七國之亂,就讓漢家長安朝堂中央,耗費了高達三十萬萬錢。
有了這些參照,再來看少府內帑官營糧食,年得利七萬萬錢,也就不難明白這是個什么概念了。
少府內帑每年的財政收入:口賦,大致在十二、三萬萬錢;
官營糧米所得的這七萬萬錢利潤,讓少府內帑的財政收入瞬間暴漲五成以上!
再加上過去這幾年,劉榮搗鼓出來的陶瓷器,也細水長流的為少府內帑,帶來了一筆極為龐大的財富。
結合此間種種,對于劉榮掌權這幾年,漢家的財政狀況,外朝也可謂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劉榮天生就是個會掌錢的主,少府內帑在劉榮的掌控下越來越有錢,此乃社稷之福;
也有人說,劉榮輕而易舉的讓少府內帑越來越有錢,考慮到劉榮還算不上成熟的年紀,這很可能會讓劉榮飄飄然,從而做出一些過分自大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