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符合邏輯嘛……于大章認為這樣的起步才最合理。
先自己做生意,抓來人用在自己的廠子里,既嘗到了甜頭,也積累下第一批廉價工。
不過于大章在她說話的過程中注意到了一個小細節。
楊潔茹總是在說了一段話后,做一個短暫停頓。
剛開始于大章覺得這沒什么,敘事的時候哪能一口氣都說完呢,停下來回憶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問題是,她停下來的節點很奇怪,幾乎全都停在了每個情節的轉換處。
似乎這些事情是她現想出來的。
可從她的表情上看,又看不出說謊的跡象。
于大章盯著監控屏幕上的楊潔茹,一時也想不出問題出在哪里。
既然沒說謊,為什么敘事的時候要停下來思考?
回憶和思考是兩回事。
而且從行為舉止上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說個最簡單的。
人在思考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看向地面。
而回憶的時候,則是會往上看。
楊潔茹在停頓的間隙,就沒抬過頭,眼睛一直是望向地面的,說話的時候才會抬起頭看向對面的警員。
難道是我想多了?就在于大章疑惑時,楊潔茹又開口了。
“后來經常有其他廠子來找我們借工人,在那些小廠之間,這種事情其實挺常見的。”
她這次的語速比之前快了些:
“借得次數多了,我們就索性把人租給他們了,每個月正常收取工錢。”
“時間久了,我們發現這比我們自己開廠子賺錢更容易,也更快捷。”
有道理……于大章能理解她話里的意思。
畢竟開廠子需要考慮很多事情,比如采購原材料、管理工人、銷售產品等等。
而把人租出去就簡單多了。
只要找到需要工人的廠子,談好價格,把人送過去就行了。
這是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不過話說回來,只要把良心拴褲腰帶上,一本萬利的生意遍地都是。
最后,楊潔茹總結道:
“我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為了安全著想,我們將人都收了回來,關閉了廠子,之后就專門去做這個生意。”
接下來的事,于大章都知道了。
他們這一干就是十一年。
要不是方鵬在松海被發現了,他們會一直將這個生意做下去。
省廳最近幾年將省內的黑磚窯掃了好幾遍,卻一次都沒發現他們,足以說明他們行事的嚴密性和隱蔽性。
審訊還在繼續。
楊潔茹又提到了地下監獄,那里才是他們發家的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大本營。
于大章注意到,她越說越順。
到了后來,楊潔茹幾乎不用思考,也沒再停頓過。
可直到她說完,也沒有提及有關出海的事情。
還是不老實啊……于大章心里清楚,她還是有僥幸心理。
她現在交代的事情,除了最開始他們的起步階段,其余內容專案組都已經掌握了。
稍作沉吟,于大章拿起桌上的麥克:
“問她,一年要出幾次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