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疏浚河道,以防水患,再到興修水渠,以利農業,修筑水庫,以備旱澇,列舉了歷史當中的鄭國渠,到如今的范仲淹興修海堤。
最后宋煊還列舉黃金通道,能夠為大宋帶來源源不斷的受益。
不應該僅僅是維系河南這片的水系,更多的還有江西等廣大南方,溝通大運河。
宋代江西的發展從這條黃金通道中獲益匪淺。
一方面是江西所產的糧食、茶葉、瓷器、紙張、布匹、錢幣紛紛運往南北各地。
另一方面是外地甚至外國所產物品進入江西。
宋太宗曾命供奉官劉蒙正前往嶺南,規劃運輸香藥入汴京。
劉蒙正實地考察之后,奏報“請自廣、韶江溯流至南雄,由大庾嶺步運至南安軍,凡三鋪,鋪給卒三十人,復由水路輸送”。
海外諸國進口的香藥,從廣州上岸,沿北江溯流至韶州,折入湞水至南雄縣,經三鋪陸運,翻越大庾嶺而達大庾縣,復由水路,自章水進入贛江,經鄱陽湖,東下長江,至揚州轉入運河而達汴京。
這條運輸線路,為廣南貨物運輸入京的方案,得到批準實行,并長期堅持至于近代,成為中原與嶺南的交通大動脈,對沿線眾多州縣城鎮經濟的興旺,影響極為深廣。
所以從西北政治中心地區,到東南經濟重心地區的水路溝通,主要是由漢水和長江完成的。
而與以廣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對接的內河交通,則是“漢水—長江—湘江—西江—珠江”。
大運河開通之后,“運河—長江—贛江—北江—珠江”則成為國內主要的南北通道。
如今東京自是需要漕運來支撐,那就更該把有限的水道夠連在一起,并且為朝廷利用。
將來成規模的對外出口瓷器以及絲綢,定能獲利極豐。
謹以此策論,獻于陛下,望陛下察之,行之,則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宋煊收了個尾,便開始謄抄到試卷上。
待到寫完之后,墨跡一干,宋煊便舉手示意想要交卷。
最后一科,他有些忍不住了。
總算是他娘的考完了。
直到宋煊交卷后,許多學子才抬頭。
他們連如何構思都沒有寫好呢!
宋煊竟然交卷了?
他以前所言要考解元,當真不是吹牛?
宋浩更是沒有與宋煊同場競技過。
二人在私塾那根本就不是競爭,所以當宋浩抬頭瞧見宋煊寫完之后,心中也是極為驚詫。
怎么會?
整個考場的學子,哪一個人不是在冥思苦想?
怎么你宋煊就答完了?
難道在自己苦思冥想的這段時間內,時間過的飛快?
宋浩再一次瞧了一眼那個滴漏,確認時間沒有流失太久。
憑什么?
晏殊瞥了一眼宋煊的卷子,首先是卷面整潔,光是這一點便比許多人強。
再加上字跡優美!
至于內容,快速瀏覽一遍,在晏殊看來,就值得往朝廷宰相手里放一放。
讓他們去討論一二,此事若是按照宋煊的意思做了,在多疏通南方的河道,勾連在一起,對于國庫的收入能有多大的增長?
宋煊再次獨自一人站在貢院門口。
應天府推官張亢瞧著他慢悠悠的過來,主動開口:
“我也不知道晏知府竟然會出這個策論。”
“哈哈哈。”
宋煊莞爾一笑,拎著自己的考箱,從里面抓住一把炒栗子扔給張亢:
“其實這事我也沒想到。”
張亢接過栗子,輕聲問:
“那你覺得自己把握大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