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0月,香港的氣氛更加的緊張。
本來就是有大量的富人來港避難,如今粵省jf在即,jf軍近在咫尺,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
深水埗,樂施會設置的救濟點。
陳光良帶著一些親信,參觀了這個救濟點,只見一群難民正在排隊領取食物,這些人穿得縫縫補補、混身臟兮兮,且散發出怪味。
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入港,他們大多數都是窮人。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都成問題,流落在大街碼頭上。
而且香港的工作崗位并不多,難民很難在短時間找到工作。
看著眼前的一幕,陳光良沉著臉,詢問身邊的人道:“樂施會該如何才能提高影響力?”
這是他一手建立的‘慈善組織’,前前后后陳光良已經注入600萬港幣,成立近兩年來,主要是用于救濟難民。
‘家族顧問’郭德明隨即說道:“樂施會最近兩年的影響力提升很快,在窮人心中很有份量.但要想真正的長遠發展,以及提高在慈善領域的影響力,還需要開放。參考保良局和東華三院,吸納更多的理事和會員,畢竟以老板你在香港的影響力,完全可以做到振臂一呼。”
他以前就是‘寧安基金會’的陳光良助手,也是樂施會的常任顧問,對慈善事業很了解。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具體該如何做?”
郭德明馬上說道:“下個月,正好是樂施會的兩周年,我建議我們邀請全港的名流一起,舉辦一個大型晚宴。在晚宴上,進行慈善募款,募捐多的一批成為理事,募捐少的則成為會員,同時改組樂施會的組織架構這樣一來,樂施會便會成為繼東華三院、保良局的第三個華人建立起的大慈善機構,后續可以捐贈醫院、學校,進一步提高影響力。”
要做到這些,最不可缺的是‘陳光良的影響力’,換做是其他人,響應者一定很少;但只要陳光良站出來,至少‘海派’都會相應,粵籍商人也會給點面子。
同理,海派商人也會以此為契機,紛紛團結起來,在香港這個陌生的地方形成一股勢力。
“好,這個事情你組織人來操作,陣仗搞大一點。我個人會在那一天,再捐出400萬港幣,作為樂施會的底蘊,后期,樂施會不僅是一個慈善機構,而且也會進行一些投資,好作為長期的戰略。”
陳光良家族前期注入的600萬港幣,實際上才用掉200萬,直到最近難民增加迅速,資金才用得快一些。
此時的香港,基本每個區域都有樂施會的救濟站,難民在被登記后,可以獲得食物。
郭德明很是高興的說道:“好,我們一定盡力做好這一件事。”
他喜歡做這種慈善意義的事情,而且他不會領工資,畢竟他擔任平安銀行、長江地產的顧問,老板都會發一份豐厚的薪水。
隨后,眾人來到救濟站前沿,只見這里的工作人員態度很‘公正’——會呵斥不排隊的人,同時又能友好平等的對待領取難民,絲毫沒有高高在上。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陳光良來視察的原因,但這方面,樂施會還是很重視職員素質,以及其是否擁有愛心。
“老鄉,哪里的人?”陳光良用粵語詢問一家四口。
只見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帶著妻兒女,剛剛領取到食物,第一時間給家人,自己卻準備最后享用。
男人一見陳光良等人,小心的說道:“我廣洲的,因為擔心戰爭,就帶著家人來港避難。”
談吐還是可以,想必以前也是個見過世面的人。
“找了工作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