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陛下去弊除新,天下當歡欣不已!”
呂大防在沉吟片刻后,代表了清流派表態:“奏知官家……臣聽說,以文章而言,則策、論為有用,詩、賦為無益,若自政事而言,則詩、賦、策、論均為無用!”
蒲宗孟頓時瞳孔緊縮。
章衡、范百祿、王子韶,則是神色各異。
因為他們都知道,呂大防在引用的是誰的主張
蘇軾!蘇子瞻!
這是蘇軾去年以‘東坡居士’的馬甲,投稿汴京義報的文章。
“可是,祖宗以來,雖知如此,卻依舊以此取士,不曾罷廢!”
“何也!”
“蓋科場取士,只是為國選人而已!”
“選人,則以德、行為標桿,蓋以此求道德之士,忠貞之臣!”
“至于其才干如何,自有磨勘敘遷之制,吏部左右兩選論之!”
不得不說,大胡子確實是很會看問題的。
對封建專制皇帝來說,科舉取士,用什么體制有區別嗎
答案是:沒有!
所以,后來的明清以八股取士,照樣可行!
至于什么八股禁錮思想,導致社會停滯,國家發展滯后
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這正是皇帝想要的呢
封建帝王,恨不得世間萬物,千秋萬代都不要有變化。
說老實話,上上輩子的趙煦,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只是,如今的他已經在現代見識過了科技的力量和生產力變革所爆發帶來的強大能量。
同時他還知道,如今的大宋,倘若不求變,不強大,就是死!
而且,死了還得被人挖墳鞭尸!
不獨他自己,列祖列宗的骨頭都會被野狗叼著到處跑!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煦別無選擇。
“中司所言甚是!”趙煦輕聲說道:“科場取士,確實是先以德、行……”
“只是……”
趙煦輕飄飄的說道:“若是單純以德、行而非才干取士,何必科舉”
“恢復察舉,才是正道啊!”
趙煦輕笑著:“漢唐魏晉取士……”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門良將怯如雞!”
“此中司之愿乎!”
趙煦說著,就咄咄逼人的看向呂大防。
呂大防第一時間就起身,俯首拜道:“臣知罪!”
“請陛下治罪!”
趙煦輕笑著:“我早與諸臣工說過,靜室議事,無所禁忌,無論進言如何,皆不加罪!”
“中司請起吧!”
“諾!”呂大防再拜:“謝陛下隆恩!”
整個過程,絲滑無比,好像演練過無數次一般。
看的一旁的蒲宗孟等人目瞪口呆,然后若有所思。
他們就算是傻子,也看出來了。
官家和呂大防是在唱雙簧!
君臣一唱一和之間,輕輕松松就將可能的反對意見,扼殺在政治正確中。
你說什么科舉當以‘德、行’為第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