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一片沉寂。
劉風舉又嘿嘿一笑說:
“劉大蘭的小叔子夫婦、小姑子夫婦,也在我們支行。”
等于是劉大蘭家一共有十一位親人相聚于扶云支行了。
這話一出,大家都面面相覷了。
但這種現象大家并不意外,在銀行的發展過程中,不要說這種地方性的小銀行,就是國有大型銀行、包括“宇宙行”在內,曾經的員工結構,也是如此的“傳奇”、充滿“親情”。這是由于時代的就業機制、就業政策,加上行業有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閉環意識造成的。
聞哲說:
“那就是說,劉大蘭的公婆肯定有一個人退休前在你們支行了?”
劉風舉忙笑道:
“聞行長真是料事如神。劉大蘭的公公馬原真,原來就是我們支行秀水鎮營業所的主任,已經退休十多年了。”
聞哲又說:
“就是說,馬老主任給他兒子找了支行的同事?”
劉風舉搖搖頭,苦笑著說:
“不是,馬主任的大兒子這里,”
劉風舉說著,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的頭,
“這里不太靈光,找老婆都難。當時我們行為了照顧馬主任,還是把他兒子內招進了支行,放在后勤上看看大門、在員工食堂幫幫忙。”
大家又是面面相覷,曹玉國有些難堪。
聞哲說:
“就是說,馬老主任為了兒子的婚事,提前退休了。然后把自己這個銀行工作,給大兒子換了一個老婆,就是劉大蘭?是么?”
“對對對,聞行長真是厲害。劉大蘭家是秀水鎮鄉下的。在讀高貴,本來學習很好,可是聞市長您知道,我們縣是有名的貧困縣。同靖遠縣被外頭戲稱為‘絕代雙貧’。
“劉大蘭家兄弟姐妹多,哪有錢供她讀大學。馬主任家既能讓她到縣里銀行工作,又能解決戶口,是天大的好事。所以,劉大蘭就頂替馬主任的編制進了我們支行了。”
“頂班”政策,即“制度性頂替”,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曾經普遍存在于許多行業。即“子女頂替制”,就是父母退休或退職后,子女可頂替其崗位編制進入原單位工作。這一項勞動用工制度,現在的大多數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雖然仍然以“潛規則”的形式,存在于一些福利待遇極佳的行業,如“煙葉”、“賣油”等壟斷行業。
像銀行這種曾經被長期譽為“金飯碗”的行業,曾經被人們趨之若鶩。而銀行的的高福利、高工資,而相對更舒適的工作環境,讓許多銀行有不規范的“閉環式”勞動用工,即大量招收員工的子女、親戚入行工作。
聞哲心里嘆了一口氣,問:
“劉行長,劉大蘭家在銀行工作的親屬,有大學或者專科學校畢業的嗎?”
劉風舉尷尬的搖搖頭,他知道聞市長的話是什么意思。
“沒有,都是內招進的支行。老馬家的子女,都隨他父親,讀書都不行。”
劉開洪也知道這些問題讓人會感覺農商行的員工素質有問題,他忙解釋:
“總行也考慮到馬原真一家子女在一個支行不好,想分流出來。可是他們就要求來長寧市區的支行甚至是總行工作,根本不想去其他縣支行工作。
“今天劉大蘭的失態,是擔心末尾淘汰,把他的兒子都裁掉了。老馬家的兒媳婦都厲害、能干,兒子、女兒都不太行。而且兩個兒子的夫妻關系都不好,要是沒有了工作,一大家子不都就散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