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稱那點勸課農桑的手藝,他一開始就沒打算敝帚自珍、壟斷牟利,而是準備全民推廣,利國利民,他個人只要賺點美名和聲望就夠了。
讓陸漸考察了一番后,回去告訴李知縣等人,反而洗清了趙子稱的嫌疑,也有利于推廣這些農業技術。
陸漸自以為摸清了趙子稱的籌款路數后,又本著怕朋友走錯路的心態,去看了看楊志那邊受雇干徭役的情況。
楊志的士兵已經招滿了最初的五百正兵,還剩五百個受他管束的臨時民夫沒來得及招滿。
陸漸借故去看視,楊志也沒遮遮掩掩,非常歡迎。還說他們營中本來就缺擅長工程統籌的人才,陸都管肯來指點,那是求之不得。
陸漸看了一圈后,發現楊志的士兵確實沒有在認真修圩田、圩壩,只是偶爾出力搬運土石方,幫著干些重體力活。其余挖淤泥和別的臟活兒,都是讓民夫干的。
甚至還有一些楊志手下的士卒,被趙子稱招去在姑蘇縣城外新開了一座大的打鐵作坊,負責出力氣掄大錘,干點技術含量低的力氣活。剩余的時間,則都在進行軍事操練,一看就是拿錢多辦事少。
陸漸看到趙子稱居然還讓人開煉鐵作坊,不由有些擔心,還以為趙子稱是嫌楊志的兵馬軍械不好,要私造兵器呢。不過楊志也大大方方跟他解釋了:
“趙縣丞是嫌前人留下的工具不好使,所以讓人開鐵鋪自行打造,都是一些為了勸課農桑和修圩田圩壩的工具罷了,并不涉及兵器,陸都管也是自己人,我瞞你作甚。”
楊志之所以敢跟陸漸直說,當然是得了趙子稱吩咐的。
趙子稱很清楚,自己要想在蘇州攀科技種田,連打鐵工場都投資了,完全瞞肯定是瞞不住的。只能是先套一層皮,從打造新式的工具和農具開始,讓周邊的同僚都習慣了這個情況,不再多疑,明年再慢慢考慮軍械的事情。
路要一步一步走。
而且,趙子稱上任后,短短一個月內,觀摩了一下本縣的徭役水利和勸課農桑,也確實可以找出好幾處可以改良工具的點,琢磨出了好幾樣小有創新的新工具。
比如這天上午,陸漸來視察時,看到楊志手下一群士兵,在掄著大鐵錘打造一種帶著一段筆直刃口、但刀柄略微彎曲的奇怪東西,他直接就拉著楊志問:
“這還不是兵器?”
楊志用鐵鉗夾過兩片那種東西,讓陸漸看個仔細,還特地將其比劃著湊在一起:“這哪里是兵器,這是小侯爺琢磨的桑條剪,原先蠶農砍桑條,都是用柴刀的,一般挑低處的枝杈砍,使得上力。
小侯爺勸本地養蠶富戶們改從高處修剪桑樹,以便來年桑葉肥美豐產,原先用的柴刀很是不便,爬到高處也使不上力,還容易危險。
弄了這種長柄的剪刀后,用力很省,輕易就能剪斷桑枝,還能及遠,本地幾家養蠶最多的富戶,用了都說好,已經定了數百把,如今小侯爺都讓先供給攤派捐獻最多的富戶們先用。”
陸漸這才相信此物是修剪樹木的園藝剪,他在應奉局干過很久,對于奇花異樹也有所研究,很快就判斷出,這種工具若是獻上去,怕是也能稍稍投人所好、討得上面的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