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看了一會兒,又看到一些奇怪的東西,也一度以為是打造兵器。比如他看到幾個跟搟面杖似的粗金屬棍,還有一些配套的兩端鉸鏈,他本以為這東西是要加上些釘頭做成狼牙棒,或是直接打造成傳說中太祖皇帝用的兵器“蟠龍棍”。
宋朝時所謂的蟠龍棍,其實就類似于后世的雙節棍或者三節棍,幾段硬質的棍子加上連接的鉸鏈。宋朝民間一直有流傳一句名言:當年太祖皇帝一條蟠龍棍,打平四百軍州。
但楊志見陸漸拿起這玩意兒賞玩,又適時給他潑了冷水:“這也不是什么蟠龍棍,不過是準備用來剝豆軋棉的機械罷了。
兩根滾筒并排,上面加個料斗往里灌白疊子花的花朵,就可以把棉籽軋出來,省去了人工一顆顆撥棉桃。
若是把兩根滾筒的間距縮短,把豆莢放進去,再磙壓,也可以把豆子剝出來,去掉豆殼,不用手工一顆顆剝了。此物可以手搖磙壓,也可以跟水車的軸連在一起,用水力磙壓,便跟水力磨面差不多。”
陸漸連續看了幾樣東西,都是用于勸課農桑的農業生產工具,他也就徹底放心了,懶得再看。
他心中還暗忖:回去之后,可以跟李知縣知會一聲,甚至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向朱相公匯報一下,免得上面看到趙賢弟花大錢雇傭廂軍做事、擔心他亂來。
趙賢弟并無任何過錯,最多只是用攤派得來的錢糧雇了廂軍做徭役、實則卻為自己也接了點私活,僅此而已。
但這在宋朝根本就不叫個事兒,別說是花錢雇的,便是禁軍、廂軍將領們,哪個不讓手下的兵給自己干私活、幫自己經商/種田賺錢?
陸漸只是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趙賢弟,讓他注意一碗水端平,別惹得其他廂軍各營的軍官乃至團練使“吃醋”,覺得楊志撿了便宜,其他友軍卻連湯都喝不著,有些東西,還是該拿出來雨露均沾。
陸漸正在想著,剛好時間已經來到了中午,這座新建的鐵工場已經到了開飯的點。無數原本正在掄大錘的大個子士卒,聽到開飯聲后,也不忙亂,而是把手頭這件正在鍛打的器具錘完一輪,然后才去排隊領飯。
鐵匠這種工作,不比其他,把鐵器燒到紅熱才能鍛打,耗費的燃料材料都不少。如果一聽到放飯聲立刻丟下活兒,已經燒紅的鐵器又白白冷卻了,回頭還得重新燒軟,太浪費燃料。
但從這些掄錘士兵不緊不慢的姿態中,陸漸還是可以敏銳地看出,這些人近日絕對不缺吃喝,而且趙子稱的要求也絕對很嚴格,楊志執行軍紀也不含糊。
否則,一個個跟餓死鬼一般的,誰還管你鐵器涼了會不會浪費人工、燃料?趕緊先搶飯要緊。
開飯號子響過以后,足足過了半刻鐘,所有士兵才排隊領完了飯,陸漸和楊志也領了。
陸漸發現,楊志吃的和普通士兵的都一樣,被趙子稱雇來的這些軍隊,官、兵伙食一律平等。
陸漸看了看自己剛打到的菜,里頭是陳米和新鮮白米混煮的,也有一些芋頭塊和豆角,談不上多好,但說是吃不夠可以再添,直到吃飽為止。
除了混煮的雜糧飯管夠,菜的方面,每人有一條小魚,這是吃完了就不能加的,僅此一條。
其余還有些新鮮煮的葉子菜,沒什么味道,和咸味頗重的腌制蘿卜干和越瓜條(冬瓜條),這幾樣沒有油水的純素菜,可以在添飯的時候一并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