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這下完了!居然有人打出殺我的旗號,還占了兩座州府!還在繼續往東邊蔓延!這樣下去,官家肯定會丟車保帥,到時候我的下場必然慘不忍睹……”
九月初一,也就是趙佶最終決定下旨暫免朱勔官職、并讓童貫準備平叛的那天。
在蘇州城里,朱勔本人也已經惶惶不可終日,發出了如是的絕望感慨。
他此時的惶恐程度,遠比原本歷史上要更甚。
原因無他,原本歷史上,方臘造反之時,并沒有人提前給皇帝打預防針、告訴皇帝“再不罷免朱勔,江南遲早要亂”。
方臘雖然打出了誅朱勔的旗號,但那不一定會逼得皇帝立刻受其威脅,皇帝也是要面子的,朱勔也就沒那么擔心被清算。
但這一世,皇帝認識的人里,都已經提前有人言之鑿鑿痛陳朱勔的危害。而且對方的預言還真就那么神準,上書后不過一個月,方臘真就逼反了。
“朱勔=江南造反責任人”這個印象,已經被潛移默化地提前反復加強,烙印到了皇帝心里。
朱勔完全可以想象,如果趙子稱被放出去后,得到皇帝的重視,親自查問他江南的情況,趙子稱再言辭激烈地抨擊他一番,自己會有多吃不了兜著走。到時候不止是罷官了,是否能保住身家都未可知。
他朱勔可不是什么士大夫出身,大宋不殺士大夫的優待還輪不到他頭上。
而就算皇帝不殺他,只是罷官后流放,甚至只是帶職貶到邊遠軍州。就憑他朱勔這些年得罪了那么多人、有那么多仇家,絕對會有人試圖在半路上干掉他。
朱勔會這么聯想,是完全合理的。
就好像原本歷史上一百多年后、賈似道當南宋宰相時,得罪了太多人,還推行公田法,最后被罷官流放途中,就被押送的人殺死于廁中。
說句良心話,賈似道的斂財好歹還是主要為了國家,為南宋籌措軍費。朱勔的搜刮,比賈似道簡直更惡劣百倍,他很清楚自己只要失寵被流放,絕對是活不下來的。
因此,在聽說方臘打下浦江、桐廬等地時,朱勔就緊張得不行,召集了身邊全部的心腹商量對策。
“方賊若是再做大,官家必然不會饒我,為今之計,要想保住你我富貴,就只有主動出兵,去把方臘鎮住!不能讓事情鬧大。”
朱勔先提綱挈領地跟心腹們交代了一番,然后就點名:
“董超!你是本州團練,我命你立刻帶兵前往杭州助戰,務必向桐廬方向反擊,戰退方臘!
然后我便能上書、為你向朝廷請功,告訴官家方臘不過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慮!”
董團練頓時臉色煞白:“我?”
朱勔一拍桌案:“你不是團練么?你不去誰去?難道讓下面那幾個指揮使去?蘇州足有雄兵數千,難道還不能戰退方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