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徐寧手中的新式雙鉤槍,招式都以先掃后刺或先掃后拉為主,極少有如普通長槍那般直進直退、大開大闔的打法。
徐寧面前的空地上,插著好幾根只有人類小臂粗細的硬木棍,看樣子應該是模仿戰馬的馬腿的。
徐寧每次出招,都是先快速出槍,然后左右小幅度抖槍,直到槍刃或者槍桿貼住了模仿馬腿的細木棍標靶,再極為迅疾地前推或后拉。動作幅度不大,速度卻極快,講究一個短程發力。
呼延灼沒見過這樣的招法,一時也說不出這種槍法的厲害之處,但本能直覺就告訴他,反正這種槍法很厲害就是了。
“好!果然是腰馬合一,融寸勁于槍法之中。”
就在這時,場地邊緣傳來一聲喝彩,徐寧連忙收槍看去,正是趙府君來了,旁邊還跟了幾個扛著東西的侍從。
“見過府君!”呼延灼和徐寧連忙一起行禮。
“無妨,你們先練著,我也看看。我今日并無什么大事,只是軍中裁縫裁了幾套棉衣,適合穿在盔甲里面的,想讓你們一會兒練完后試試。如今雖然還不冷,但八月底了,應該也穿得住。”
趙子稱一邊說,一邊抬頭看了看天色。
農歷八月底折算成后世公歷就是十月初了,中秋都過了半個月了,短時間內穿一會兒薄棉襖,也不至于讓人滿頭大汗。
徐寧得令,就繼續演練起來。
呼延灼則陪著趙子稱一起觀武,剛才趙子稱的那番點評,也讓他有些若有所得,但又不太分明,就誠懇地請趙子稱深入剖析:
“方才府君所言,似乎確實切中了評判雙鉤槍法優劣的要害,可惜末將不懂,還請府君解惑。”
趙子稱如今的武學造詣已經非常不錯了,尤其是理論造詣,他繼承了段語嫣的相當一部分理論基礎,他自己的見識又能借鑒古今,融會貫通。
所以輕而易舉就點破了徐寧槍法的關鍵:“我原本以為,鉤鐮槍也好,雙鉤槍也好,用橫刃掃擊、啄擊破甲、破騎,原理是跟漢唐時的卜字戟差不多的。
但現在看來,我當初的錯覺大謬不然了。卜字戟破騎的關鍵,還在于‘掃割’,橫刃較長,就靠橫刃本身的攻擊范圍去掃擊馬腿,故而優勢在于攻擊范圍廣,長柄前刺時不用太精準,劣勢則在于掃中后破甲的威力不足,‘壓強’不足。故而自前唐以來,漸漸淘汰。
看徐兄的槍法,鉤鐮槍破騎時,對出槍的準度要求,是高于卜字戟的,但又不至于和長槍那般準,不用如長槍直接捅中馬腿。鉤鐮槍出槍后,在左右方向上,可以稍有一兩尺誤差,在直戳不中后,要快速左右抖槍,讓主槍刃的側面,或是主槍刃后方不遠的一段槍桿,貼到馬腿上。
再快速推拉,若是橫鉤已經錯過了就往后拉,橫鉤還沒到就往前推,讓鉤尖扎中馬腿,則敵騎自破。與卜字戟相比,卜字戟橫刃接觸馬腿的是一整條線,受力的面積大得多,也就難以突破。而鉤刃與馬腿相交的只是鉤尖的一個點,破甲威力便如主槍頭差不多。
不過看徐兄之法,要用好鉤鐮槍,關鍵在于‘寸勁’的發力。
因為尋常長槍全力前捅時,可以用上全身之力,由腿至腰,由腰至肩,再傳導至臂、腕,甚至可以借助身體沖鋒、戰馬奔騰的慣性,全部貫注到槍尖上。
可鉤鐮槍沒有那么遠的發力行程,它必須先掃、抖,等刃側或槍桿貼上敵人身體或是馬腿,隨后才開始推拉,這個推拉的路程,最多就只有一尺多遠,所以需要用上‘寸勁’,最多可以叫‘尺勁’。這么短的發力距離,要借助沖鋒慣性或是腿腳之力,便不可能了,最多用到腰力,這就要腰臂和手腕瞬間爆發的力量較強,而且最好收放自如。”
趙子稱一番古今對照的點評,鞭辟入里,很快把理論層面懵懵懂懂的呼延灼說得心服口服,一愣一愣的。
沒辦法,誰讓呼延灼沒看過李小龍電影呢,也就不理解什么是寸勁或者說“短行程爆發力”。
而趙子稱穿越前不說別的,光是看抖音上那些寸拳打斷磚頭的博主的分析教程,就刷到過一大堆。穿越后又有段語嫣的調教,古今融會貫通,哪里還有他看不明白的武學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