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營一天練身體,一天練技術。
練技術這一天,早上三個小時的時間最富裕,集中練技術細節。
下午兩個小時的訓練,則是做重復性的訓練。
比如練投籃,那這兩個小時就變著法兒的去投籃。
晚上那一個多小時,則是分組對抗,進行實戰演練。
唐森有徽章,必須要進行實戰。
這樣才能把訓練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當天下午,唐森提前一個小時趕到訓練館。
拿著球,按照弗雷澤的姿勢去投籃。
既然要教基德,那是不是得自己先足夠了解,明白其中的優劣才行。
實際上。
就以唐森自身經歷來說,對于顛投的投籃方式,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自己高中,還有大學沒受傷之前,唐森身體素質足夠好,還是用標準的投籃。
而在受傷之后,因為失去了速度,就無法輕松的獲得出手空間,這種情況下,唐森主動去尋找提高出手速度的辦法。
投籃姿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有了一些顛投的影子。
就像納什那樣。
納什那身體素質,放在nba級別里,那就是普通人的打法。
一球接一球。
而且不光是定點投,唐森還嘗試和技術動作去結合。
單純的調整投籃姿勢,提高出手速度,在實戰中的用處不是很大。
對手不是木樁子,站在那兒任由你出手。
還是要結合動作,先獲得出手空間。
投著投著,唐森很快就有了一些想法。
自己經手訓練過很多球員。
進聯盟也幾年了,唐森也一直在學習,觀察形形色色的球員,積累自己的經驗。
又努力的思考,豐富自己的見識和閱歷。
再加上系統輔助,所以唐森有能力去指導別人,也有足夠的能力去評判一種技術的好壞。
參考基德的情況,無球的時候,快步兜出,在接球之前,就應該調整步伐。
然后舉手接球之后,一定不能炸球和把球放下。
基德那速率,只要一炸球,機會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了。
所以接球的瞬間,就要完成投籃姿勢的調整,然后直接起球出手。
就得當一個快槍手。
而持球投的時候,考慮基德現在年齡上來了,膝蓋又有傷,運動能力下降,在單挑中想要晃開空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做不了復雜的假動作,也無法像韋德那樣,腿上有足夠的爆發力,通過對抗銜接后撤步的方式來獲得出手空間。
針對這種情況,唐森想到了或許可行的解決辦法。
普林斯那樣的橫向滑步。
可以增加一個懸浮球的突破虛晃,攻對手的前腳,直接滑步橫拉,在橫拉的過程中,懸浮球直接合球,落地瞬間蹬地起跳。
這么做,可以晃出空間,也可以最大化的提升出手速度。
唐森自己演示了一番,直接進入模擬空間。
就按橫拉滑步的方向,去調整了一份訓練計劃。
參考普林斯,這都有現成的經驗。
然后進行模擬。
現在唐森是7級的頭銜,可以模擬24天。
結果顯示,基德持球投的三分命中率,從百分之81,提升到了百分之86。
足足有五個點的提升。
八十多的命中率,這是訓練中的三分球命中率。
而百分之五的提升,唐森覺得已經很高了。
反應到實戰中,怎么著也能帶來百分之零點幾的提升。
這只是短短24天的模擬,長期苦練,提升只會逐漸上升。
唐森覺得可行,趁著球員還沒到,繼續琢磨細節。
弗雷澤選擇了側手持球。
但唐森覺得沒必要。
基德別看投的不準,姿勢卻比較標準,他就是納什那種,一板一眼,正腕起球,豎肘的投籃。
不多時,球員陸續趕到。
訓練師陪練到位,都有訓練計劃,各自帶開訓練。
唐森把基德拉到一邊,單獨教他如何去調整姿勢。
“和泰肖恩一樣。”基德立刻反應過來。
唐森點頭道:“沒錯,但是細節上有一些區別。”
唐森拉著陪練,演示細節上的問題。
比如出手時機,腳步落點的把握,還有關鍵的合球時機。
基德不是菜鳥,是打了一輩子籃球的球星,他自己還是個組織大師,靠腦子打球的,學習能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