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又沒用公孫續的那五千幽州鐵騎。
只因公孫氏與鮮于輔、閻柔等人有舊仇。
李翊怕把這幫人召過來,兩邊會掐架,干脆就留在徐州好了。
其中,須重點說明的是呂布這一路軍馬。
現在,幾乎是一下命令,呂布就會受召而來。
何也?
因為天下局勢已經趨于明朗,或者說趨于統一。
如果只是一恍惚,政治嗅覺不敏銳的,都會以為此前的群雄割據只是一個小插曲。
漢室的政局又要恢復穩定了。
呂布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
他從未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諸侯,只知道朝廷下詔要他去北方參戰,他不敢抗旨違命。
若換作以前,呂布還能耍心眼子,和周邊的諸侯眉來眼去。
可如今的他,周圍是曹劉兩大強權。
根本容不得他動歪心思。
既然朝廷有詔,那便去唄,呂布本就是自邊地而來。
如今不過是回到邊地去罷了。
三路兵馬征召需要時間,李翊這期間還得做另一項工作。
那就是征得徐州方面的同意,支持他北伐烏桓。
此次北伐烏桓,事項重大,不可能不報備給徐州。
李翊在請求得到老劉的允許之外,還希望老劉批閱兩項報案。
一項是開通河渠。
沒錯,依然是李翊最愛的修河渠。
在徐州時,他支持陳登修邗溝河道。
在淮南時,他支持袁敏修芍陂水渠。
如今到了冀州,他也想在冀、幽二州之間,修兩條河渠。
一來利國利民,發展農業。
二來還是為此次北伐烏桓的戰事做準備。
有了河渠,那么從渤海到廣陽的糧道,便能夠走水路,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前線去。
這將能夠極大的節省開支。
按李翊的構想,他希望從滹沱河開始,一直到孤水修一條平虜渠。
然后從泃河口開始,入潞河通渤海,修一條泉州渠。
有了這兩條漕運作后勤保障,可以使北征烏桓的戰事順利許多。
當然了,修河渠是要錢的。
所以李翊向老劉提出的第二條報案,便是找徐州要錢要糧。
人力就不需要你徐州出了,俺們冀州自己征發徭役就可以了。
但錢糧老劉你必須給我,不然我拿什么修河渠,拿什么討烏桓?
要知道,為了收攏人心,恢復生產。
李翊是免去了冀州一年的租賦的。
等于今年一年,冀州政府總體上都是入不敷出。
只能靠徐州總部接濟錢糧,填補空缺。
所以當在徐州的老劉,接到李翊的書信之后,自己也有些懵。
他暗想,冀州如今百廢待興,軍師一向求穩,怎么這次又突然要急征了?
劉備發現自己逐漸有些跟不上李翊的節奏了,每次都是他覺得該緩下來的時候,李翊就要打仗了。
而劉備覺得可以去打的時候,李翊卻又要停下來搞生產了。
兩人的頻率仿佛就不在同一個節奏上似的。
……八千萬錢,一百萬斛糧食。
牛五百頭,騾五百頭,羊一千只,豬兩千頭。
鑌鐵三千斤,艨艟斗艦一千只。
望著李翊遞上來的物資清單,此時的劉備是一個腦袋兩個大。
暗想李翊是真敢開口,征討個烏桓,居然要了這么多物資。
不過轉念一想,
考慮到冀州免去了一年的租賦,徐州本就需要填補冀州的空缺。
李翊肯定是把這一項也給算進去了,這才獅子大開口。
不過饒是如此,這依然不是一筆小數目。
即便是徐州,也不可能短時間籌集這么多東西。
還需要從淮南、青州籌地集物資,才能把李翊索要的東西籌齊起來。
但這樣一筆巨款,即使是劉備都得掂量掂量,要不要支持李翊北征烏桓。
如果能夠緩一緩這場戰事,只填補冀州今年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