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足散發,來到壇前。
李翊上壇,叮囑諸葛亮道:
“吾在壇上施法,汝叫人維持現場秩序。”
“若有差池,軍法論處。”
做戲就要做全套,認認真真把事情辦了,群眾才會相信。
孔明躬身領命去了,吩咐守壇將士:
“不許擅離開方位,不許交頭接耳。”
“不許失驚打怪,不許失口亂言。”
“如有違令者,立斬不赦!”
眾皆躬身領命。
諸葛亮又命趙云、高順各領精壯武士三百人,在現場維持秩序,不許使人惹出騷亂來。
一切準備就緒。
李翊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爐。
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
如此往復三日,未見東風。
這三天里,周瑜一直在祭壇邊守候。
他倒不是執著要見著這東風,畢竟破不破曹不是他的主要任務。
李翊才是。
但周瑜一定要親眼看看,李翊是不是真有那么神。
他與孫權,究竟面臨的是怎樣一個對手。
然而這三天過去,天穹寂然,江波不興。
不少江東將領,皆狐疑,繼而嗤之以鼻。
程普捋須先笑:
“腐儒妄談天象,徒耗軍資耳!”
陳武亦謂左右到:
“江北士人,慣弄玄虛,豈真能呼風喚雨耶?”
眾皆哂笑,唯諸葛亮立在壇下,凝眸不語。
他至始至終都是相信李翊的,相信他的他推算不會有錯。
尤其這段時間,研讀李翊所寫的《湖陸風考》,更是令孔明驚為天人。
雖然他還沒有研究吃透,但是十分認同李翊所提出的“湖陸風”理念。
至三更時分,李翊忽聽風聲響動,又見旗幡翻轉。
乃擲劍指天,立時叱咤如雷。
須臾,江上陰云四合。
狂風驟起,白浪掀空,吳軍旌旗盡裂。
天地之間,盡吹東南大風。
周瑜駭然失色,手中麈尾墜地。
“此人當真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
“劉備有此奇士,何愁天下不得!”
周瑜一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可今天,他第一次對自己的理想產生了質疑。
盡管不想承認,但周瑜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認為孫權別說與劉備、曹操爭天下了,即便是想割據江南——
都會是一種奢望!
大風吹過,黃蓋踉蹌扶舷,面如土色。
凌統緊抱桅桿,驚呼:
“此真天威也!”
忽見李翊袖手歸帳,衣帶當風,飄然若仙。
江東諸將相顧愕然,程普顫聲嘆曰:
“吾輩肉眼,幾誤大事!”
周瑜急整冠趨拜,然李翊翊已閉門謝客。
唯聞帳中朗吟:
——“三日風期原在掌,笑他吳兒未識天。“
江東之眾聽罷,皆面面相覷,不知所言。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