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吾等便握江東門戶,日后進可攻,退可守。”
“縱周瑜僥幸奪得荊州,亦成無根之木。”
“孫氏又豈容大將擁兵在外?”
“若周瑜不還荊州,則形同叛逆。”
“不肖我等發兵,孫氏自亂矣。”
“若還荊州,則我軍唾手可得,豈不盡善盡美?”
“故臣請增兵,非為浪戰,實欲以威服人。”
“兵多則勢重,勢重則敵懼,敵懼則降。”
“愿千歲察之!”
“臣翊誠惶誠恐,謹奉表以聞。”
“建安十一年冬。”
劉備看完李翊的書信,連連拍手稱贊。
如果李翊的計劃能夠實現,那他不僅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荊州。
還能將淮南之地,盡數收入囊中。
雙喜臨門吶!
劉備喜出望外,拿著李翊的書信,傳于左右心腹之人。
“……誒呀,讀李相文字,正如飲醇醪,令人不覺自醉吶。”
劉備伸展了一下腰肢,似向眾人炫耀一般,大肆吹捧李翊。
仿佛在說,你們看我家丞相。
與我相交十多年,即便如今已經位高權重了。
人家的書信文字,依然恭敬謹慎,條理清楚。
這就是子玉,這就是寡人的丞相!
在炫耀完,劉備便聚眾商議,誰去為李翊助威。
這可以說是一份白撿的功勞。
畢竟李翊明確說了,此一行,只為“秀肌肉”,不為作戰。
如此一來,將領們不僅不會損害武器裝備,手下也不會死人。
等拿下廬江后,就是一份軍功。
不可不謂美差。
于是,眾將紛紛請纓,表示支援李相吾輩義不容辭!
劉備又豈不知眾人心思,當即喚關羽過來,道:
“云長可引青州兵,前往汝南。”
此前汝南之戰,得勝而回,關羽軍部并未急著回青州。
而是先留在了徐州,三兄弟敘敘舊。
不想這么快就派上了用場。
劉備派關羽去,正好也有理由。
人關羽此前總督南方軍事,就是在汝南。
而且人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正好符合李相提出的“震懾吳人”的要求。
見劉備派出了關羽,眾人也不好再爭,紛紛放棄。
關羽領了軍令,即率本部青州兵兩萬人,奔汝南去了。
至于夏口這邊,人馬已經撤走的差不多了。
包括太史慈部,見荊州之事事了,也向李翊、諸葛亮辭行。
方欲整軍還豫章時,忽覺頭暈目眩,身子不適,幾不能立。
左右人正欲問其緣故,忽見太史慈大呼一聲,昏倒在地。
眾人大驚,急忙將之救起。
又將此事緊急報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急命醫者救之,不見好轉。
報給李翊,李翊安慰諸葛亮道:
“江南多疫,豫章又是瘴氣之地。”
“子義久居此地,幾染病疾,吾此來命張神醫隨行。”
“可令其為子義醫治。”
于是,急召醫圣張仲景診之。
江夏包括劉琦在內的一眾高官,都攜著禮品過來探望了。
只因太史慈在齊國,也算是市級高官。
這種級別的官位,在江夏出了事兒,劉琦等眾亦不好推責。
眾人守在門外,靜靜等候問診結果。
房間內,張仲景把脈良久,蹙眉曰:
“此瘴癘之氣入體,非靜養不可。”
話落,提筆開了幾道藥方,命童子去抓藥。
歷史上的太史慈是英年早逝的。
李翊也怕太史慈就這樣死去,所以對他的病癥還是相當關心的。
這幾日都暫緩了手上工作,專心等待結果。
待聽到張仲景的答復以后,知太史慈已無性命之憂,這才寬心。
“多謝神醫。”
李翊謝過張仲景,又對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