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趁著開局戰線有優勢,就應該第一時間在陳國布防。
加固城防,布置鹿角,囤積糧草,以逸待勞。
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但一項再好的戰略,必須要得到實施才會有其真正的價值。
古往今來,多少良策能不能用,全部取決于最高領導接不接受。
此時,滿寵等人的目光齊齊落在了夏侯惇身上,此次中原大戰的魏國最高軍事統帥。
夏侯惇沉吟半晌,望向滿寵。
忽然問及了一個與此次戰役無關的問題。
“伯寧,卿觀李翊之將略若何?”
“彼素未臨戰陣,何以能夠百戰百勝?”
夏侯惇這個問題,其實也問出了廣大魏國將領心中的疑惑。
要知道,那李翊此前可是從未真正上過戰場的。
為什么能夠做到上來一指揮,就百戰百勝?
這簡直讓軍中許多天賦型選手都為之汗顏。
既然軍中屬滿寵最為了解李翊,那便由你來給大伙兒解釋一下吧。
滿寵當即對曰:
“天授奇才,不習而知。”
“李翊者,正是此般不世出之奇才也。”
“夫兵者,詭道之極藝。”
“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余役,而初陣即盡得其要也。”
滿寵的意思就是,戰爭是一門復雜的藝術,而李翊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
李翊至今已指揮過不下六十場戰役,而他在第一場戰役中他就學會了所有事情。
聽到這話,眾人無不下意識地屏住呼吸。
這里滿寵提到的初戰,其實就是指官渡之戰。
嚴格意義上,官渡之戰才是李翊真正全權負責指揮的第一場戰役。
很多人有個誤解,那就是官渡之戰仿佛打得很快。
就是好烏巢一把火,然后袁紹的霸業隨之覆滅。
但事實上,官渡之役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兩邊相持長達一年之久。
雙方的厭戰度都被拉到了極高。
河南方面是軍民困苦不堪,河北方面是鄴城大規模武裝叛亂。
最后的烏巢大火,只是壓倒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罷了。
而李翊正是在這場戰役中完成蛻變的。
因為他的理論知識足夠豐富。
而一年多的時間,則將他的管理、軍事經驗得到了充分的實踐。
直到戰爭打到最后一刻,經歷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后,使得其明悟了戰爭之精要。
如今的李翊已是一個軍事完全體,劉備也會非常放心地把軍事指揮大權交給他。
而不會在后面微操。
也就說曹魏軍官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沒有任何枷鎖的,極其強大可怕的對手。
眾軍官默然良久,最后是夏侯惇出聲打破了沉寂。
“既納滿伯寧之計,全軍主力,進發陳國。”
接到主帥的命令后,眾將齊齊起身,異口同聲地大喊:
“喏!”
可以見著,夏侯惇在軍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眾人也都很服他。
也許有人會奇怪,
夏侯惇這貨不是“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嗎?
這種貨色怎么可能得到眾人的敬服,曹操又怎么會放心把如此重要的主戰場全權交給他來指揮?
誠然,夏侯惇有很多人類寶貴的精神笑話。
比如什么肉票將軍、完體將軍、種地將軍、盲夏侯之類的等等。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夏侯惇如果真是一個沒本事的庸才,是不可能在曹操那里升官不停的。
即便他是宗室也不行。
不然看看隔壁夏侯淵,一輩子混得有多慘多累就行了。
夏侯惇作為宗室第一人,在曹營扮演著怎樣一個角色呢?
大概就相當于劉備陣營的關羽、張飛的角色。
夏侯惇是曹操的大股東,是最早一批的有錢有勢的合伙人。
這就有點類似張飛的角色了。
另一方面,夏侯惇搞后勤還有種地是一把好手。
這種能力放在古代,其實比你打仗勇猛要更吃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