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現代人通常只會崇拜張良、韓信,而不會看重蕭何一樣。
他們喜歡張良的運籌帷幄,韓信的戰無不勝。
而對蕭何的后勤內政管理不屑一顧,覺得沒什么技術含量可言。
所以“種地將軍”不能完全算是對夏侯惇的調侃,人曹操就好他這一口。
當然,能力都是其次的。
夏侯惇有一個優點,是張飛和關羽都比不了的。
那就是非常會來事兒了,非常懂職場。
夏侯惇作為曹營毫無爭議的二號人物,曹操最信任的大將,兄弟團,股東二把手。
這些標簽加在一塊兒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很難不飄,可夏侯惇沒有。
他從來不以此自傲。
比如,在第二次河東之戰中。
鐘繇就能夠直接統率夏侯惇。
這事兒要放在曹營里簡直是倒反天罡,異姓將領居然能夠指揮宗室將領。
尤其當時夏侯惇的軍銜遠比鐘繇要高。
但是夏侯惇認為鐘繇善于安撫人心,適合當刺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才能奪取天下。
所以甘愿接受鐘繇的領導。
這就是夏侯惇的政治覺悟,不以資歷自傲,能夠顧全大局。
誠然,張飛、關羽都能征善戰,軍事指揮才能也完爆夏侯惇。
但說一個很現實,很殘酷的問題。
那就是你作為國家二把手,其實是不需要你軍事指揮才能有多高的。
你最需要做的,其實是團結同僚,協調關系,群策群力,保住基業。
能打仗固然是加分項,但上面幾點才是核心項。
歷史上,張飛與關羽都沒能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
如果在徐州,劉備把大權交給陳登,而讓張飛只負責軍事,抓住軍權在手里。
徐州是很難丟失的。
而在荊州,劉備如果肯把大權交給諸葛亮、龐統、馬良、甚至是潘濬。
讓關羽只負責軍事,掌管軍權。
荊州或許也是另一番天地。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以關羽、張飛的脾氣是不會接受的。
劉備就封了黃忠當個四方將軍,關羽都會生氣,甚至是公然拒絕劉備的封賞。
他又怎會顧全大局,心甘情愿地接受荊州士人的領導呢?
在關羽看來,這不過是荊州官員們的官官相護罷了。
他與荊州許多官員的關系都不好,就比如說潘濬。
兩人的關系就非常差。
要知道,潘濬可是相當于荊州省委的秘書長啊。
跟地方官關系差點兒就罷了,可跟這種身份級別的人關系鬧僵。
你就很難不對后來的丟荊州感到唏噓了。
所以總結一下,夏侯惇是曹操合格稱職的二把手。
但關羽、張飛不是。
兩人都是優秀的軍事統帥,但就是不合適當國家二把手。
兩人都先后當過劉備的二把手,但最后的結果都證明了兩人不合適。
因為作為集團二把手,你就是得放下架子,去遵循更多法則上的東西。
而不是一味的性子使然。
正因為夏侯惇有著這樣優秀的處事能力,他才能得到曹營眾將的敬服。
滿寵提出了一個優秀的建議,夏侯惇捫心自問軍事才能不如滿寵。
所以當征詢完眾人的意見之后,他選擇了接受這個提案。
次日。
朔風凜冽,旌旗獵獵。
許縣東門大開,黑甲如潮,鐵騎如龍。
夏侯惇獨目冷峻,身披玄鎧,胯下戰馬長嘶,立于三軍之前。
身后,魏國大纛迎風怒展,“魏”字在寒光中灼灼生輝。
“進軍——陳國!”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