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將來怎么去鎮那幫開國功臣?
而李翊不同,
李翊出身徐州,早年間發展徐州勢力。
淮南派領袖陳登與他是刎頸之交。
并州的龐統是他的學生、馬超是他提拔起來的。
荊州諸葛亮名義上也是李翊的后生晚輩。
而李翊自己則是河北的實際領袖。
李翊是絕對能夠幫劉備鎮住齊國各大派系,各大軍功領袖的。
從這一點上講,李翊已經成為了劉備真正意義上的左膀右臂了。
從理性上講,劉備自己都沒有信心能夠培養出第二個像李翊這樣,能夠軍政一把抓,鎮住各大功臣的人。
即便真的有第二個李翊也很難,因為它要求你必須是創一代。
有絕對的軍功傍身。
等大一統了,
劉備安撫開國功臣都來不及,怎么可能再給你創造建立新軍功的機會?
但從感性上講,劉備是希望諸葛亮能向李翊看齊的。
所以早早地就開始投入資源培養。
只是沒想到會因馬謖一人之故,忍看“功敗垂成”啊。
“不如這樣,待戰事結束后。”
“老夫與華子魚共同上一奏章,言明荊州事務冗長繁多,不宜人事調動。”
“然后王上再與眾臣商議,未知王上意見如何?”
王朗向劉備提議道。
其實,劉備作為創一代,當了這么多年的齊王了。
這些年也積攢了不少威望。
他完全可以憑自身威望,強行將此事翻篇。
但這種做法,就是在消耗自身的威望。
消耗君主個人的威信。
劉備自然是希望能減輕影響就減輕影響。
“此事,容寡人再考慮考慮。”
“卿等可先退。”
劉備嘆了口氣,揮手示意王朗、華歆退下。
二人對視一眼,躬身稱喏,退出了王帳。
轉過回廊時,二人不約而同地放慢了腳步。
初春的寒風卷著殘雪,將二人的官袍下擺吹得獵獵作響。
“……子魚兄。”
王朗突然扯住華歆的袖子,壓低聲音說道。
“大王今日之舉,著實蹊蹺。”
華歆瞇眼望向遠處相國府的方向:
“子魚兄是說沒召李相議事?”
二人默契地拐進一處僻靜耳房。
王朗確認四下無人后,突然嗤笑:
“《齊律》森嚴,竊符者死,失城者斬——這可不正是李相親手修訂的律條?”
他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似有調侃,看樂子之意。
“若叫李相來議,豈不是要逼他為難?”
窗外竹影婆娑,映得華歆面色陰晴不定:
“龐士元在并州經營多年,徐元直在冀州政績斐然……”
他忽然壓低聲音,“就連劉子揚,也在遼東韜光養晦,助呂布撫定邊疆。”
“噓——”
王朗突然按住華歆的手。
廊下傳來侍衛換崗的腳步聲。
待聲響遠去,他才捻須笑道:
“看來這二代丞相的人選,大王心里也還在打著鼓呢。”
劉備雖然點名了諸葛亮。
但李翊自己心儀的候選人可就太多了。
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只是自己作為人臣的本分。
但要想真正上位,只能靠自己。
這是李翊踐行的原則。
上次劉備安排他去跟諸葛亮當綠葉,其實李翊心里是很不滿的。
如果要他出面,幫劉備再保諸葛亮一手,李翊也是不愿意的。
李翊雖然已經活得像個古人了,很多思想開始轉變。
但骨子里的一些現代先進思想是不可能變得。
作為資本家出身,李翊從小學的金融學,就是鼓勵自由貿易。
同理,對于接班人。
李翊一直是鼓勵手下人自由發展,自由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