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設置的管理模式,與她的認知有很大區別。
感覺比她見過的模式都要先進許多。
李翊在一旁為袁瑛介紹道:
“偷懶者罰薪,超額者賞肉。”
“故坊中無人敢松散懈怠。”
賞肉?
袁瑛柳眉一揚,須知即便許多權貴也不是能夠隨時隨地能夠吃到肉的。
李翊卻給一群底層工人賞肉,未免太過奢侈。
這只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工坊對李翊而言非常重要!
袁瑛撫過成摞的雪白紙張,邊緣印著“章武元年·洛陽官造”的陽文。
于是好奇問道:
“這便是讓丞相廢寢忘食,甚至連家也不回的東西么?”
“正是。”
李翊手掌輕撫紙張,“此物足已影響后世千年。”
袁瑛忍不住撲哧一笑:
“可據本宮所知,在永元年間,時任尚書令的蔡倫便已發明蔡倫紙。”
“如今即便是宮中也多用簡牘,未見如丞相所說,足已影響后世千年。”
說著,她又望了眼生產出來的紙張。
手掌輕輕撫在上面,接著補充說道:
“不過,似這般高效、雪白的紙張,的確見所未見。”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說道:
“正如皇后所言,蔡倫紙之所以無法對漢朝人民造成巨大影響。”
“是因為其生產的不夠多。”
“只要數量與質量上來,它早晚會取代原來的簡牘。”
袁瑩在一旁插話道:
“說來,這東西輕薄方便,若當真能夠大規模推廣。”
“確實能夠方便不少。”
李翊聞言,笑而不語。
他發明紙張,可不是單純為了辦公方便。
它有著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自己必須要做的事。
那為什么直到現在,李翊才發明出,或者說才改良出更加先進的紙張呢?
一方面,當時國家內亂,李翊要想全國推廣,沒辦法統籌資源。
如今身為丞相,可以統籌全局了,比較方便。
另一發面,那就是李翊并非是全知全能,很多東西都需要現學。
就拿紙張來說,雖然很多現代人,提到紙張怎么做時,說的頭頭是道。
甚至能講出它的制作原理。
但你真讓他實際去手操,發明一張白紙出來,他立馬就不會了。
理論基礎,還有具體的工藝流程,在未有工業基礎的情況下。
需要李翊花大量的時間去摸索。
何況他本來就不是專職這個的,平日的工作已是令他相當忙碌了。
只能用零散的時間去具體研究,甚至去建設一套成熟的工業化的造紙工坊。
“咦?看夫君的臉色,似乎并不滿足于此?”
“莫非這紙張,另有他用?”
袁瑩見李翊笑而不語,乃出聲詢問。
李翊輕輕捏了捏她的鼻子:
“莫非你是我肚里的蛔蟲,這也能猜到?”
“嘻嘻。”
“那夫君便與我們說說,這白紙還打算拿來做什么?”
“……呵呵,現在還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李翊賣了個關子,將工坊坊主喚了過來。
出聲詢問道:
“目今工坊基本建成,工藝流程也基本敲定。”
“依你之見,此坊每年可生產出多少紙張來?”
那坊主乃彎腰回道:
“稟相爺,目今工坊有五十名匠人。”
“如果用上相爺改良后的印刷術,如不出意外。”
“每人一天大概能生產出兩百到三百張不等,當然,這是在保證紙張質量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