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人統計,若諸事順遂,工坊一年大概能生產三百萬張紙以上。”
三百萬張?
袁瑛一行人,聽到這個數目后,無不感到震驚。
雖然在進入紙坊的一瞬,已經猜到了這工坊的生產力是跨時代的。
可其產量,仍然遠超眾女的詳細想象。
“照此規模紙坊,另設需資費幾何?”李翊又問。
這……
坊主趕忙命人取來賬簿,然后快速算賬。
“稟相爺,再建一所此等規模的工坊。”
“需漚池、蒸灶、抄紙間、焙墻,光建設費用就至少需要五十萬錢。”
“這還不算竹簾、陶甕、石臼等工具費用。”
“若再算上原料成本,還有人工成本。”
“至少需要一百四十萬錢。”
嗯。
聽完坊主的報賬,李翊點了點頭。
成本還算是在他預料范圍之內。
“瑩兒,回去你們幾個姐妹商議一下,從府庫里撥一千萬錢出來。”
“夫君,你、你要這么多錢做什么?”
袁瑩張大嘴巴,有些驚訝地問道。
“自然是開設紙坊。”
李翊一指案上的紙張,解釋說道。
“夫君打算把錢都投到這里面去?”
饒是袁瑩是小富婆,但對李翊這個大膽的決定依然感到非常吃驚。
按照《漢律》,丞相的俸祿也就是七、八萬錢。
換成現代的購買力,年薪也就一百萬。
當然了,李翊打的是雙工,兼領了大司馬大將軍一職。
俸祿也是有十幾萬錢的。
不過,我們都清楚。
對于官員來說,俸祿聽聽就行了。
只要想,一個基層小官,一年撈個十幾萬錢也不是什么難事。
此外,現在的五銖錢是比十幾年、甚至幾年前是要更值錢的。
因為之前世道混亂,物價飛漲。
五銖錢也跟著在貶值,導致購買力下降,錢不值錢。
現在國家政權趨于穩定,李翊也嚴格控制物價,暫時穩住了貨幣系統。
所以一千萬錢這個數目,其實是非常高的。
“行了,此事我已決定好了。”
“你只需要說一千萬,拿不拿出的來就行了。”
李翊態度堅決,似是鐵了心要重點開設紙坊。
他之所以跟袁瑩商量這幾件事,還是因為他的老婆們都很有錢。
個個都是小富婆。
袁瑩四世三公,他老爹當年是“淮南王”,門生故吏遍天下,家底厚的很。
呂玲綺老爹是“遼東王”,遼東再窮,那也是窮底層人民,跟遼東王有什么關系?
至于甄宓、麋貞就更不用說了。
一個出身徐州首富,一個出身河北首富。
哪個不比李翊有錢?
當然了,李翊用她們的錢完成投資,放權壟斷精鹽、毳貨、毛皮等貿易。
其所帶來的巨額利潤,也算是夫妻共同財產,不分你我。
可饒是如此,民間依然有不少人吐槽李翊吃“軟飯”。
而面對這個說法,李翊聞之,往往也只會付之一笑。
因為底層人民永遠都是“皇帝種地金鋤頭”思維。
他們沒有站在過頂點,
根本不知道在頂峰上,錢是最不需要憂慮的問題。
“如果夫君要用,自然是有的。”
“只是數目不小,妾身也需要先和麋姊姊、宓姊姊她們商議。”
“三日內,一定給夫君湊齊。”
“善!有勞賢妻。”
李翊謝過,他打算在京兆地區開設十間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