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避免權臣獨大,又能集思廣益。”
“至于首相限制——”
他頓了頓,“論功行任,到任致仕,正是為了防止權柄久握而生變。”
“荒謬!”孔融出聲怒斥。
“自古丞相乃天子輔臣股肱,豈能如商賈般輪換?”
就在守舊派群情激憤之際,荀攸忽然出列,高聲道:
“臣以為,李丞相此議甚善!”
眾人愕然望去,只見這位素來謀略過人,奇謀百出的荀令君,此刻正面帶著微笑。
“九卿之權過于集中,易生腐敗。”
“今分權九相,相互制衡,正是治國良策。”
徐庶見此,亦邁步上前:
“陛下日理萬機,若每事親裁,恐損龍體。”
“內閣代勞瑣務,陛下專注大政,實乃兩全其美之策也。”
龐統也持笏出列,跟著附和道:
“正是,當年光武帝設臺閣以削三公之權,今日陛下立內閣而分九卿之勢。”
“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也!”
守舊派臉色鐵青。
他們環顧四周,發現不少官員眼中已閃爍起異樣的光彩。
尤其是那些原本無緣九卿之位的青年才俊,此刻正熱切地望著李翊,仿佛看到了進步的新希望。
是啊,李翊可不止有河北派的支持。
更有大量九卿之下的官員,渴望進來分一杯羹的人的支持。
李翊玩弄人心的手段,實在是太高明了……
劉備見支持的聲音漸漸壓倒反對的聲音,乃將眉頭一皺,順勢說道:
“天下之事,豈不決朕?”
“朕今要為之,公等何有不從?”
“況內閣之事,乃朕與李相共同商議而斷。”
“有誰覺得,朕與李相的決策有誤么?”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誰敢當眾指出國家一把手和二把手的錯誤?
同時得罪倆?
見無人再出聲反對,劉備便站起身來,冕旒玉珠碰撞出清脆的聲響。
“朕意已決,即日設立內閣。”
“公等誰有意見?”
階下依舊無聲。
“好,既然諸公都無意見。”
“那么依朕看,擇日不如撞日。”
“今日咱們便把這首相人選給選出來。”
“公等可有好的人選?”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面面相覷。
他們暗想,你們君臣一唱一和,已經把事兒定下來了。
咱們還能選誰?
“陛下,臣舉薦李丞相。”
“李相本就是朝廷丞相,理應擔任內閣首相。”
很快,朝中的擁李派便站出來發聲。
“臣附議!”
“臣附議!”
“……”
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大伙兒都清楚這是大勢所趨。
朝廷官員的生存法則,就是要學會站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認了吧。
劉備緩緩開口,聲音不疾不徐。
“內閣首相人選,當由德才兼備者居之。”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
“若有反對李翊擔任首相者,可舉手陳情。”
殿內瞬間安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能聽見。
王朗坐在席上,手指微微顫動,似乎想要抬起,卻又僵在半空。
他余光瞥向華歆,華歆卻低著頭,仿佛突然對袖口的紋飾產生了濃厚興趣。
“怎么樣,有沒有?”
劉備再次出聲問。
這一次,是直接走下了階,來到了華歆面前。
華歆額頭滲出細汗:
“臣……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