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劉備點頭,目光移向下一位。
王朗也跟著起身,道一聲,“沒有。”
于是,接下來每一名大臣都挨個站起身來,舉手說:
“沒有。”
“沒有。”
“……”
直到所有大臣都說完沒有后,劉備這才語氣一轉,再次發問道:
“既然無人反對……”
“那么,同意李翊擔任內閣首相的,請舉手。”
本來,大家都說完沒有之后,就是無人反對。
但劉備偏要眾人再一次表明支持。
這其實是一種服從性測試。
群臣面面相覷,隨即一個個站了起來。
“臣同意。”荀攸第一個高聲表態。
“臣附議。”徐庶緊隨其后。
王朗、華歆、孔融等人也只得再次站起,機械般地重復。
“臣……同意。”
劉備看著這一幕,嘴角微揚:
“看來眾卿家意見一致,甚好。”
他轉向李翊,對他說道:
“子玉,從今日起,你便是大漢首任內閣首相了。”
李翊深深一揖:
“臣必竭盡全力,不負陛下與諸公厚望。”
從名稱也能看出首相與首輔的區別。
首相即“首席宰相”。
一個是“宰”,一個是“輔”,兩者的權力大小自是云泥之別。
內閣首相已定,接下來便是九相與左右二相的人選。
劉備重新坐回位置上去,手中竹簡展開,目光緩緩掃過殿中眾臣。
“左相一職,需沉穩持重,善理政務。”
劉備沉吟片刻,“魯肅,可堪此任。”
魯肅出列,拱手一禮,“臣必竭誠輔佐。”
“右相總領軍務,需通曉兵略。”
劉備目光移向荀攸,“、公達,朕屬意于你。”
荀攸沉穩拜謝: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隨后,劉備一一宣布:
戶相徐庶,掌錢糧賦稅,主要負責制定稅率。
原來掌財政的大司農,主要負責地方征稅。
同時如果要錢,需要先找內閣批條子,然后內閣再擬好方案交給皇帝本人仲裁。
以下群相同上,
刑相陳群,修訂律法、監察刑獄。
工相麋竺,統管冶鐵、漕運、官營作坊。
禮相簡雍,主外交、祭祀。
農相王脩,負責屯田、水利、賑災。
商相甄堯,調控貿易、貨幣。
監相賈詡,監察百官,彈劾不法。
學相龐統,掌管太學、典籍修撰。
以上群相,原來官職不變,受內閣職位的,仍然可以兼領原來的朝官職位。
這主要還是因為內閣制剛剛推行,并不完善。
同時,不論是劉備還是李翊,都需要加強對其的掌控力。
所以先暫時選了一些聽話的心腹老臣上去。
眾人紛紛領命,唯有兵相一職,劉備仍在斟酌。
主要很多軍事大臣,都已經有軍銜了。
兵相跟兵部尚書是不一樣的。
兵部尚書是從大將軍與大司馬當中拆分出來的。
而兵相的權力又比之尚書多了一些參謀權。
所以,漢朝歷史上是沒有這種部門單位的。
殿中靜默片刻,李翊忽然出列:
“陛下,臣保舉一人。”
“哦?”劉備抬眼,“何人?”
“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