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皆拜,山呼:
“愿隨首相,共襄盛舉!”
……
待一系列的繁瑣禮儀結束后,李翊走出了宮門。
夕陽西沉,余暉染紅了未央宮的飛檐。
李翊背著手,靜靜地站在宮門前的石階上。
目光越過城墻,望向遠方起伏的山巒與蜿蜒的江河。
荀攸和龐統并肩走來,見他出神,便駐足而立。
“相爺所思何事?”龐統笑問。
李翊沒有回頭,只是輕聲道:
“我在看這片山河——這是我和陛下一起打下來的江山。”
他頓了頓,“大好的山河啊。”
荀攸捋了捋胡須,沉吟道:
“相爺設立內閣,確是為國為民之舉。”
“只是……”
他頓了頓,“陛下雖允內閣之制,卻仍對首相握有任免之權。”
“他日若遇新君,內閣之存亡,豈非只在其一念之間乎?”
“屆時,內閣即便存在,也不過是形同虛設。”
李翊輕笑一聲,轉身看向二人
“我自然明白此理。”
龐統瞇起眼睛:
“那相爺的意思是……?”
“只要我在一日,內閣便在一日。”
翊的語氣平靜而堅定。
荀攸眉頭微皺:
“若相爺百年之后……”
“所以,”李翊打斷道,目光灼灼,“在我致仕之前,定要讓內閣永固。”
荀攸聞言色變,與龐統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明白這話的分量。
李翊對內閣的態度從未變過。
那就是先考慮有沒有,在考慮完不完善。
他當然知道內閣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但內閣本質上是在分化皇權。
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對皇權的妥協。
正如暫不選閣員一樣,
按照李翊原本的構想,閣員即是官員的后備役。
可通過察舉制選出來的官員,只會進一步壯大世家大族。
安插這些大族出來的人進入新生的內閣,是取禍之道。
所以必須得緩一緩。
所有的問題都需要緩一緩,讓李翊花時間準備準備。
“……路漫漫其修遠兮。”
李翊望向漸暗的天際,輕聲道:
“吾將上下而求索。”
話落,他轉過身來,面向龐統。
“士元,如今你已是學相了。”
“現在我要你替本相辦一件事。”
“首相盡管吩咐,在下一定效犬馬之勞?”
見李翊忽然提起公事,龐統立馬改口,改稱職務。
“吾在洛陽新設了幾所紙坊。”
“如不出意外,每年能生產出數百萬張紙來。”
“你既為學相,我要你去編纂圖書,記住越多越好。”
“……呃,相爺要那么多書做什么?”龐統問。
“因為市場上的書越多,就越便宜。”
“只有這樣,平民子弟才能買得起圖書。”
龐統恍然大悟,向荀攸投去一個眼神。
——新政,自此而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