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賈詡的建議,李翊與劉備皆是臉色一變。
不愧是賈文和,手段是真狠。
李翊也覺得有些過嚴了,于是補充說道:
“可令各郡守將收繳的劣錢,當眾熔鑄為農具,分與百姓。”
“既顯朝廷仁政,又絕流通之患。”
“此外文和適才提到的錢法司,每季巡查冶坊、市集。”
“臣以為過于久了,還是改為每旬吧。”
劉備輕叩案幾,眉頭微蹙:
“各州設錢法司,需增幾何吏員?府庫可堪負荷?”
李翊從容展開一卷簡牘:
“陛下且看,臣核算過。”
“每州設督鑄使一員,其下錄事、巡吏等皆用‘吏’而非‘官’。”
“總計新增官吏不過六百余人,歲支俸祿折錢不過一百余萬。”
劉備若有所思:
“可細細道來。”
李翊便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吏員俸祿微薄。”
“錄事月給六百錢,巡吏四百錢,皆以新錢發放。”
“他們拿著景元錢買米沽酒,自然要拼命維護錢法。”
“況且,吏多則耳目靈。”
“倘有民間私鑄者,若按舊制,縣衙差役不過三五人。”
“如何查得過來?”
“今設專職巡吏二十人,日夜盯防爐坊,誰能妄動?”
在李翊看來,
我們要招募的是吏,而不是官。
國家肯定能養足夠多的吏,且不會造成官吏系統臃腫。
而且吏越多,越加強了我們對社會的管控力。
要知道,歷史上的魏蜀吳三國貨幣政策,是只有蜀漢的直百錢發行成功了的。
魏、吳兩國都以失敗告終。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蜀漢對社會的掌控力很強。
他們養了很多吏。
吏可以作為官府的觸手深入社會的毛細血管,增強對私鑄的打擊。
另一方面官府可以用新錢給他們發工資,那么捍衛貨幣秩序就不但有利于自家政權。
也有利于這些吏員家庭,使他們會成為政權的堅實后盾。
畢竟工資拿的就是這個,他們肯定得拼命捍衛。
否則錢不值錢,害的是自己。
當然了,蜀漢國小。
其經濟發展帶主要集中在了成都平原。
所以蜀漢對社會掌控更加容易。
但李翊要管控的是整個帝國。
體量與工作量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令本位面的劉備都不得不慎之又慎。
如果不是昨晚上李翊好說歹說,劉備都仍在猶豫要不要這么快就發行新幣。
“吏員貪腐,與豪強勾結,此類狀況不得不防。”
劉備出聲提醒李翊。
養太多吏,是有可能造成官商勾結的現象的。
“陛下寬心,對于此類現象,臣也已想好了對策。”
李翊對此早有成算,他洋洋灑灑向劉備建議。
“巡吏每季輪調外郡,避免其與當地豪強勾結。”
“此外,查獲私鑄者可分沒官銅的三成。”
“在這樣的條件下,雖不敢說杜絕吏員與豪強勾結。”
“但絕對少之又少!”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