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下眾臣聞言,紛紛撫掌稱賀。
就連之前反對彭恙、秦宓此刻也不再出言譏諷。
因為他們也吃到了這波蜀錦發展帶來的紅利。
御史中丞董和捋須笑道:
“昔年劉季玉據蜀時,府庫常年空虛。”
“今我大魏以錦富國,實乃天命所歸也!”
曹操大笑,正欲褒獎,忽見黃權蹙眉出列:
“大王,臣有憂思。”
“哦?”曹操挑眉,“公衡但說無妨。”
黃權肅然道:
“蜀錦雖利,然今成都街頭,多有小民衣著錦繡,僭越禮制。”
“更甚者,江陽郡報有農人棄田織錦,致今春糧價騰貴……”
“黃公過慮了!”
話未說完,劉巴便出聲打斷道。
“民富則國富,此非奢侈,實乃盛世之象也!”
在劉巴這種知識分子看來,如果連尋常小民都穿得起錦繡。
這不正體現了他們大魏民殷國富嗎?
這絕對是天命所歸啊!
黃權則不以為然,他出聲反駁
“劉公可知,蜀錦之價,全賴官府強推?”
他轉向曹操,“大王,今商賈愿高價購錦,是因我大魏以兵威護其商路,以政令抬其聲價。”
“倘有一日,未能致此,則我們便大禍臨頭了!”
蜀錦說到底只是奢侈品。
國家的復興可以指賴它,如果只指賴它,那是絕對會出問題的。
黃權之言剛落,司馬懿已緩步出列。
他先向曹操一揖,而后轉向黃權,聲音不疾不徐:
“黃公憂國之心,懿甚感佩。”
“然所慮之事,未免過矣。”
“去歲蜀錦輸往江東五萬匹,易米數十萬斛。”
“販至西羌三萬匹,得戰馬數千。”
“今府庫充盈,甲兵一新,此不爭之事實也。”
他從袖中取出一卷絹冊,““乃度支尚書所核,請大王御覽。”
說罷,向曹操遞上帛書。
然后司馬懿又解釋糧價上漲問題:
“去歲雖偶有小農棄田從耕,導致糧價上漲。”
“然這并非不可控。”
“我錦市司以蜀錦換吳糧,反使官倉儲量較往年增益三成。”
“黃公莫非以為,若無蜀錦之利,我大魏便能憑空變出糧來?”
“正如懿此前所言,織錦者十之七八為婦孺,何礙農耕?”
司馬懿發展蜀錦是比較極端的,或者說是有些過頭了。
所以一上來便獲得了大量的利潤。
遠超歷史上的諸葛亮治蜀的同時期。
但這也相應的埋下了一系列的隱患。
只不過這些隱患、矛盾都還不顯著,司馬懿認為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
政府是可以宏觀調控的。
畢竟倉稟里的存糧比往年增多,戰馬源源不斷地流入到蜀地中來。
以及國庫收入的大幅增加,這些都是事實。
這就更加使得司馬懿堅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方針線路,沒有任何問題!
“……唉,但愿足下之言是對的。”
面對數據欄,黃權沒辦法反駁,只能應和。
他看向北方,暗想蜀地確實發展的很快。
但雄踞九州的齊漢政權,又豈是在原地踏步呢?
他們現在,又在做什么呢?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