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吳王府書房,孫權獨坐案前。
燭火搖曳間,張昭被秘密召入。
“子布可知孤今日為何堅持己見?”
孫權沉聲問道。
張昭嘆息:
“老臣斗膽猜測,大王是要做給活人看。”
孫權紫髯顫動,沉聲點頭:
“正是如此,逍遙津新敗,將士離心。”
“孤就是要讓武人知道——”
“跟著孫仲謀,生享富貴,死極哀榮。”
“可這代價.”
“一個婢妾罷了!”
孫權冷笑,“陳夫人早嫌此女爭寵,陳修怕分家產,那些武將們”
說著,取出一卷竹簡,“先生且看看今早各營聯名上書。”
張昭展開一看,竟是程普、韓當等老將聯名請求厚葬陳武的奏章,字里行間隱約有“全其侍眷”之語。
即武將們,大多支持讓陳武的小妾陪他殉葬。
這是為什么呢?
在眾人看來,死后還有親人伺候,這就跟生前一樣了。
等于死后都有人陪伴,那黃泉路上就不會寂寞了。
所以武將們大多是支持這一殉葬儀式的。
次日,孫權正式下令,讓琴姬給陳武殉葬。
葬禮過后,孫權親赴各營犒軍。
所到之處,將士們皆單膝跪地,聲淚俱下:
“愿為大王效死!”
這就是孫權收買人心后的效果。
他為了養士,讓武將們效忠他,他不惜放低姿態與武將們相處。
所以要通過讓小妾殉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陳武的關愛。
最后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吳軍將士們都對孫權這個行為十分感動,紛紛表示愿意為他效忠。
因為在眾將看來,孫權這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給咱們風風光光的辦葬禮。
讓我們死后也有人陪伴,真是太感動了。
而陳武的家人呢?
他們其實也對孫權這個行為十分感激。
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規格的很體面的葬禮儀式。
他們心里期待這個儀式,但抹不開面子,不好主動提出來。
而當孫權辦了此事后,可謂大塊人心,大伙兒都高興。
但孫權這個行為莫說在現代,即使是在古代也是飽受批判的。
因為此前說過,中原都已經廢除這個陋習了。
從漢朝初年廢除,到明朝初年才恢復。
這中間的一千多年間,明確記載的殉葬實例是非常少的。
即便是封建時代,傳統觀念也是隨著時代在不斷進步的。
比如東晉的史學家孫盛就對此評價孫權說:
“孫權這個行為實在是缺大德。”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禍福報應都是有應驗的,難怪孫權建立的國祚會那么短命。”
“這不活該嗎?”
當然,你要站在孫權自己的角度,他與陳武關系私下確實不錯。
史書叫,“尤為權所親愛,數至其家。”
孫權這么做,也是怕陳武在地下感到孤單。
就想著把他最喜愛的人送過去陪他。
但有一說一,
在陳武心中,他最愛的哪里是他的小妾啊?
那肯定是愿意為其舍命效忠的孫權啊!
你要真怕陳武孤單,你孫權萬完全可以直接抹脖子下去見他嘛。
至此,逍遙津戰事告一段落。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