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指望他們像其他漢民一樣,安心耕田織布,給國家繳稅服役,榨出油水來?
那朝廷真不指望這個。
也不在乎你們蠻人身上那三瓜兩棗。
只要別惹事,這就足夠了。
荀攸之言,其實也代表了傳統士人的觀點。
青銅獸爐吐著裊裊青煙。
劉備端坐案后,靜靜地注視著底下文武。
階下群臣就具體如何處理荊南問題,已持續爭論了兩個時辰了。
大家都對是采取“懷柔”還是“強硬”政策,持不同觀點。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誰也說服不了誰。
“諸君!”
一聲清喝如金玉墜地。
李翊自文官首列緩步出班。
霎時間,殿中鴉雀無聲。
李相在朝中威望極高,其若要發言,眾皆豎耳恭聽。
劉備身子微微前傾,柔聲:
“李相必有高論。”
李翊廣袖垂落,露出修長的手指:
“臣確有一策,思之經年,未敢輕言。”
“愚以為荊南之地,可采取‘以流易土’之策。”
“以流以土?這何謂以流以土?”
劉備重復著這個陌生詞組,輕撫下頷思考。
“請容臣詳解。”
李翊趨前三步,有條不紊地說道:
“今荊南蠻亂,根在土官世襲。”
“蠻酋如沙摩柯者固然忠義,然其子孫未必賢良。”
“若代代世襲,終成國患。”
“臣以為可授現有蠻酋漢官印綬。”
“如沙摩柯等有功之輩,可封都亭侯。”
“至于荊南土官,必須改為流官。”
李翊提出的政策,其實就是改土歸流。
當然,歷史上的改土歸流中的土,一般是指本地土司。
漢朝雖然沒有土司,但可以用來代指本地土官。
因為偏遠的地方,不容易替換官員。
參考如今的交州就可以了。
交州為什么有那么多漢人豪族?
其實就是漢武帝滅了百越之后,遷了大量漢民過去。
然后漢官在那里積累了雄厚勢力,從而成為當地的百年望族。
但漢官仗著職權欺壓本地少族的情況實在屢見不鮮。
畢竟這天下,像諸葛孔明那樣公正無私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李相這是要廢世官嗎?”
李翊轉頭,目光如古井無波,“昔大禹治水,疏勝于堵。”
“蠻酋子弟學禮樂詩書,漸染華風,何樂不為?”
“若蠻酋抗拒呢?”
“可殺之。”
李翊澹澹地回復了這三個字。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他們很少簡單李翊這般簡單粗暴地說出這三個字來。
可只有李翊清楚,改土歸流想要真正實施,是不可能不伴隨武力的。
為什么歷史上只有清朝的改土歸流成功了?
因為人家打了二十年,前后用兵超六十萬人。
累積耗費白銀達數億兩。
所以改土歸流看似是撫定地方的善策,其實背后也是伴隨著武力鎮壓的。
而武力鎮壓的代價可不小。
李翊想在荊南采取這個政策,其實也是在幫交州的諸葛亮進行實驗。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