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是變相架空二兄弟的權力,加強了對本地的控制。
后來孟達背叛蜀漢投靠曹魏,曹丕待之甚厚。
但卻并未剝奪孟達在上庸的權力。
因為孟達是主動投過去的,曹丕怕派人接管,會把孟達逼走。
所以寧愿讓他成為一個半獨立的諸侯。
因為孟達帶著東三郡背叛,對蜀漢來說是一個打擊。
我雖然得不到東三郡,但蜀漢也沒了。
所以我可以不拿,只要你別拿就可以了。
這便是曹丕的態度。
經過一番思想掙扎,兄弟二人到底是沒能頂住永鎮上庸的誘惑。
決定投靠曹魏。
他們致書回信給曹仁,表明了自己愿意合作的態度。
曹仁得信大喜,立馬回信。
說張郃已調動宛、洛之兵,不日將至。
所以他也會立馬發漢中之兵過來協防,十天便到。
這期間,請申氏兄弟務必加強防務。
其書略曰:
“申將軍明鑒:”
“得悉二位深明大義,歸順魏王,仁甚慰之。”
“今已調集漢中精兵,星夜兼程,十日之內,必至上庸。”
“張郃雖欲動宛、洛之軍,然其路途遙遠,縱使急行,亦難先至。”
“二位但請穩守城池,待我大軍一到。”
“內外夾擊,必使劉備之謀不成!”
“魏王已表奏天子,封二位為列侯。”
“世鎮東三郡,望勿疑慮。”
申耽覽畢,將竹簡緩緩合上,臉上浮現出一絲釋然之色。
他看向身旁的申儀,道:
“曹將軍既已應允,十日之內,漢中援軍必至。”
“張郃雖欲動宛、洛之兵,然其軍未發,豈能先至?”
申儀也松了一口氣,撫掌笑道:
“既然漢中援軍十日便至,那我等無憂矣。”
“劉備用張郃為將,聽說到現在都還在選派將領。”
“從洛陽到上庸,少說十五日路程。”
“等漢軍到時,曹仁將軍的援軍早就到了。”
“我等無憂矣。”
兄弟二人相視而笑,心中大定。
申耽遂下令加固城防,多備滾木礌石。
又遣斥候探查四方,以防漢軍突襲。
有了如此準備,兩兄弟再無了顧忌。
話分兩頭,
時值春雨連綿,泥濘的山道上,一支軍隊正艱難前行。
馬蹄深陷泥中,甲胄濕透。
士卒們面色疲憊,卻仍咬牙趕路。
隊伍最前方,一員老將身披鐵甲,目光如炬。
正是漢朝名將——張郃。
“快!再快些!”
張郃厲聲喝道,聲音穿透雨幕,“上庸若有變,我軍遲至一日,則大勢去矣!”
軍中兩名年輕將領,關興、張苞策馬趕上,面露憂色。
關興抱拳道:
“張將軍,將士們連日急行,困頓不堪,可否稍作休整?”
張郃眉頭緊鎖,沉聲道:
“興公子,苞公子,此行非比尋常。”
“申耽、申儀素來反復,近日我遣使安撫,竟皆遭冷遇。”
“吾恐二人已暗投曹魏,若待其漢中援軍至,則東三郡必失!”
“屆時再想取,便難了。”
張苞擦去臉上雨水,咬牙道:
“然春雨連綿,道路泥濘,人馬皆疲。”
“如此強行軍,恐將士難支……”
張郃目光一凜,忽而揚鞭指向遠方,喝道:
“汝二人之父,關云長、張益德,皆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何等英雄!”
“今汝等年少,豈可因區區風雨而退縮?”
關興、張苞聞言,胸膛一熱,羞愧難當。
關興握緊長刀,朗聲道:
“張將軍教訓得是!興豈敢辱沒家父威名?”
張苞亦挺直腰背,高聲道:
“既為國家效力,縱使刀山火海,亦當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