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幾日,時值正月十五。
洛陽城外的官道上旌旗獵獵,三千羽林軍列陣肅立。
晨曦微露時分,劉備的鑾駕自洛陽城門緩緩駛出,漢旗在晨風中舒卷。
“陛下,河南諸縣已接到旨意,沿途皆已備妥接駕事宜。”
李翊策馬靠近鑾駕,拱手稟報。
劉備微微頷首,從鑾駕中探出半身。
“子玉啊,河南百姓苦曹賊久矣。”
“雖經五年休養,朕仍放心不下。”
“此番巡縣,一為察看民生,二來……”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東南方向,“也該看看那兩個孩子在封地做得如何了。”
趙云驅馬上前,銀甲在朝陽下泛著冷光,橫槍抱拳說道:
“陛下,魯王與梁王皆天資聰穎,又有良臣輔佐。”
“想必不會令陛下失望。”
劉備輕嘆一聲,伸手撫過腰間佩劍。
“子龍啊,治國非兒戲。”
“朕當年與云長、益德桃園結義之時,何曾想過能有今日?”
“如今……”
他話未說完,突然咳嗽起來,李翊連忙遞上絲帕。
“陛下保重龍體。”
李翊眉頭微蹙,“河南風大,不若回鑾駕內歇息。”
劉備擺擺手,拭去嘴角水漬:
“無妨。”
“傳令下去,加快行程,明日務必抵達魯國。”
兩日后,魯國城外十里長亭。
十六歲的魯王劉永身著絳紗王袍,頭戴遠游冠,率領魯國文武百官列隊等候。
春風拂過他的面龐,吹起冠上垂下的絲絳。
他身后,魯國相諸葛瑾與一眾屬官皆肅立無聲。
“報——圣駕已至五里外!”
斥候飛馬來報。
劉永整了整衣冠,眼中閃過一絲緊張與期待。
這是他封王后首次于本國面圣。
自就藩以來,他勵精圖治,就等著今日向父皇展示政績。
不多時,遠處塵土飛揚,旌旗招展。
羽林軍開道,劉備的鑾駕緩緩駛來。
劉永連忙率眾跪拜:
“兒臣劉永,恭迎父皇圣駕!”
“魯國百官恭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鑾駕停下,劉備在李翊攙扶下緩步走出。
他目光掃過跪伏在地的眾人,最后停在劉永身上:
“平身。”
劉永起身,臉上洋溢著少年人特有的朝氣,三步并作兩步上前。
“父皇路途勞頓,兒臣已在王府備下酒宴,為父皇接風洗塵。”
說著,他竟直接掠過李翊與趙云,伸手欲扶劉備。
空氣驟然凝固。
李翊面色如常,只是微微垂目。
趙云則挺直腰背,銀甲發出輕微的碰撞聲。
劉備臉色一沉,甩開劉永的手:
“永兒,你眼中可還有李相與趙將軍?”
“兒臣……”
劉永一愣,這才意識到失禮。
“李相乃朕之肱骨,子龍更是朕的生死兄弟!”
劉備聲音不大,卻字字如錘。
“你待他們,當如待親叔父一般!豈可如此無禮?”
劉永面紅耳赤,連忙轉向李翊與趙云,長揖到地:
“小王年少無知,冒犯二位叔父,萬望海涵。”
你道劉永緣何如此失禮?
只因這小郎自小出生富貴,十一歲就封王,沒受過什么挫折。
在自己的封國里,更是人人都讓著他。
自然養成目中無人的性格。
但他還是怕自己爹的。
被劉備這么一提點,也是連忙向二人賠不是。
李翊還禮道:
“殿下折煞老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