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貢曾在這里爆出兩萬兵,但根本養不起。
以至于還跑去搶了曹操的兗州。
當然,被荀彧的超神發揮給嘴炮轟走了。
但梁國能從戰傷中這么快地恢復過來,還是令劉備感到十分地詫異。
就連趙云也忍不住贊嘆道:
“臣觀沿途百姓面色紅潤,衣冠整齊,不似飽受戰禍之民。”
劉備若有所思,沉吟道:
“理兒今年才十四吧?竟能將封地治理得如此……”
李翊出聲打斷:
“陛下給梁王殿下委派了不少人中俊杰,有他們輔佐。”
“梁國自然能夠快速恢復民生。”
劉備牽唇一笑,道:
“難道朕又薄待了永兒不曾?”
“朕讓諸葛子瑜去當魯國相,其弟諸葛均去當梁國相。”
“本意,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知人善任,將國家給治理好。”
“說到底還是用人,善用人才,這才是治國之道啊。”
話音未落,忽見前方塵土飛揚,一隊儀仗緩緩而來。
為首少年身著墨色王袍,頭戴遠游冠,面容稚嫩卻神色沉穩。
正是梁王劉理。
他身后跟著國相諸葛均、騎都尉諸葛恪等一眾梁國官員。
距離鑾駕尚有百步,劉理便已下車,整理衣冠后穩步前行。
至五十步時,他率眾跪拜:
“兒臣劉理,恭迎父皇圣駕!梁國百官恭祝陛下萬歲!”
劉備下車,親手扶起劉理:
“平身。”
劉理起身后,不急著與父皇親近。
而是先向李翊、趙云深施一禮:
“甥兒拜見姨父,拜見趙叔父。”
李翊連忙還禮:
“殿下折煞老臣了,不敢當,不敢當。”
劉備下車,親手扶起劉理:“平身。“
趙云也抱拳道:
“殿下如此多禮,末將愧不敢當。”
劉備眼中閃過滿意之色,拍了拍劉理肩膀:
“理兒長高了。”
劉理恭敬答道:
“兒臣日日思念父皇,恨不能長伴膝下。”
“今見父皇龍體康健,兒臣不勝欣喜。”
接駕儀式安排得井井有條。
劉理親自引導鑾駕入城,沿途百姓夾道歡呼,秩序井然。
入城后,街道整潔,市集繁榮。
學堂中傳出朗朗讀書聲,武場上士兵操練呼喝聲震天。
行宮內,劉備端坐主位,看著下方年僅十四卻舉止得體的幼子。
心中越發欣慰,忍不住出言贊嘆:
“理兒,你把梁國治理得如此之好,朕心甚慰。”
劉理拱手答道:
“兒臣年幼無知,全賴國相諸葛子然等賢臣輔佐。”
“兒臣不過是向諸位大賢學了點皮毛教益。”
“與父皇治理天下相比,兒臣還差得遠呢。”
劉備龍顏大悅:
“好!不居功,不自傲,方是朕的好兒子!”
轉頭對侍從道,“取朕那套白玉來,賜予梁王。“
劉理連忙跪下,頓首道:
“兒臣斷不敢受此玉。”
“治理封國乃兒臣本分,今不過屢行本職,還得有賞。”
“父皇乃是圣主明君,萬不可亂了賞罰分明之度。”
“兒臣無功,斷不敢受此祿”
劉備聞言大笑道:
“父賜子受,天經地義,何必推辭?”
劉理仍堅持道:
“孔子云‘克己復禮為仁’。”
“兒臣若因盡本分而受賞,恐有違圣人之教。”
劉備越發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