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軍主帥,本相已定下張儁乂。”
“青徐主帥則是臧宣高。”
“至于江南么,分別是荊州黃漢升,淮南陳元龍。”
李翊手指停在河南位置。
“唯剩河南軍主帥,陛下與內閣尚猶疑未決。”
高順眼中精光一閃,似已聽明白李翊的話外之意了。
“相爺之意……是欲使末將擔此重任乎?”
李翊凝視著高順那湛明如波的眸子,沉聲說道:
“伐吳之戰,實以荊州、淮南二軍為主力,尤以淮南為重。”
“其余三路,多為策應。”
他嘆了口氣,“以我大漢國力,平吳本非難事。”
“然……”
話鋒一轉,聲音轉低。
“南軍、北軍積怨已久,此番河北軍特遣張郃,便是為此。”
聽到此處,高順已恍然大悟。
張郃原是袁紹舊部,在河北將領中威望甚高。
而自己出身并州,又常年在河南用事,與南北將領皆無深交。
相爺這是要尋個不偏不倚之人啊!
思及此,高順離席跪拜,聲音微顫:
“末將蒙相爺垂青,敢不效犬馬之勞!”
李翊親自將之扶起。
“……將軍請起。”
“素聞將軍治軍嚴明,此次伐吳,但求平穩。”
正說著,庖人已端來食案,李翊笑著說道:
“恰逢晚膳,將軍不妨與本相同案同食。”
高順卻說他不敢僭越。
于是,二人對坐而食。
案上不過四菜一湯,卻做得精致。
李翊舉箸示意:
“軍中調度,將軍可有疑難?”
高順略一思索:
“河南軍多以步卒為主。”
“末將擬分兵兩路:”
“一路出汝南,沿淮水東進。”
“一路自陳郡南下,以為犄角之勢。”
“……”
李翊邊聽邊點頭。
高順對河南地理、兵力如數家珍。
更難得的是不貪功冒進,處處以策應主力為要。
待經過一番長篇大論之后,李翊欣慰地說道:
“以將軍之謀略,本相無憂矣。”
食畢,侍者撤去殘羹。
李翊親自執壺,為高順斟茶:
“此番伐吳,唯一要務便是平穩。”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若能兵不血刃取下江東,便是大功一件。”
高順雙手捧杯,鄭重說道:
“末將謹記相爺教誨。”
“定當約束部眾,不與友軍爭功。”
窗外更鼓傳來,已是戌時三刻。
高順起身告辭。
李翊送至階前,忽道:
“將軍回去后,不妨去一趟壽春,拜會一下陳元龍。”
“淮南軍與河南軍,本就當如左右手。”
高順深揖道:
“末將明白。”
望著高順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李翊長舒一口氣。
檐角新月如鉤,照得階前積雪泛著清冷的光。
他喃喃自語:
“只愿此番伐吳,莫要橫生枝節才好。”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