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聲號響,張遼所部從側翼殺出,火箭如雨、
頃刻間“敵船”盡數起火。
“好!”
劉備拍案而起,“不想北方將領水戰亦有如此章法!”
李翊含笑解釋:
“此乃臣自創的‘連環火舟’之法。”
“大江之上須用火,南征之時定能派上用場。”
日影西斜,檢閱完畢。
劉備立于船首,望著黃河上連綿不絕的戰船,感慨萬千:
“昔年朕織席販履之時,豈能想到有朝一日可率如此雄師?”
“子玉真乃國家社稷之臣也。”
李翊連忙躬身:
“臣不敢當。”
“此皆陛下洪福,三興漢室,天命所歸。”
“今戰船已成,只待明春冰消雪融,便可大舉東進。”
劉備扶欄遠眺,目光似乎穿透重重霧靄,望向遙遠的江南:
“傳朕旨意,加封李翊為討吳大都督,總領水軍事務。”
李翊張口欲言,劉備卻揮手打斷說:
“我知道子玉已經節制了伐吳五軍,但黃河水軍有你一手組建。”
“水軍事務,當賴你總領。”
言外之意,劉備并不是臨時給李翊加封的水軍都督。
而是希望全國的水軍事務就,都由他來管。
因為此前李翊說是全國軍政一把抓。
但里面的“軍”,其實更多是陸軍。
水軍不一定指揮得動。
劉備借著這個機會,既是加權,也是削權。
而這,顯然是沖著淮南軍去的。
李翊聞言,沉吟半晌,旋即躬身謝恩。
劉備頷首,又吩咐道:
“另賞徐晃、張郃、張遼、孫禮各黃金百兩,錦緞五十匹。”
“命工部加緊建造戰船,務必在開春前完成四千五百艘之數!”
“臣,領旨!”
李翊鄭重下拜,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神色。
他望向東南方向,仿佛已經看到來年春天,千帆競發的壯觀景象。
暮色漸沉,黃河上的戰船演練已畢。
劉備正欲起駕回宮,李翊卻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且慢,臣請陛下移駕一觀造船之所。”
“戰船雖好,然造船之人更值一見。”
“哦?”
劉備眉梢一挑,打趣道:
“莫非這巨艦非天工,竟有巧匠能為之?”
“……哈哈哈。”
李翊聽到這話,也忍不住笑道:
“陛下隨臣來便知。”
一行人離開港口,沿泥濘小道行不過二里,忽見山谷中燈火通明。
數百座工棚依山而建,綿延數里,錘鑿之聲不絕于耳。
山谷中央,十數艘半成戰船如巨獸匍匐,工匠如蟻附其上。
“唔……”
劉備瞪大眼睛,“竟有如此規模的船廠!”
李翊指向最高處一座青磚建筑。
“那里是將作監所在,主持者姓馬名鈞,字德衡,南陽人士。”
“此人雖口不能言,然心思精巧,古之公輸般不過如是。”
馬鈞是曹魏時期著名的發明家。
李翊也是慧眼識珠,將之給提拔了起來。
給予了其充分的信任,命他全權負責戰船的監造。
正說著,一個瘦小身影從工棚中鉆出,跌跌撞撞跑來。
那人約莫三十五六歲,粗布短打沾滿木屑,臉上滿是煙灰,唯有一雙眼睛亮得驚人。
“相、相爺!”
馬鈞跑到近前,才驚見劉備冕服,頓時手足無措,撲通跪倒。
“微臣不知陛下駕到,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