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白糖?”
李翊眼中閃過激賞之色,“此乃惠及民生之創舉!后來又如何?”
“其次,”
諸葛亮繼續道,“交州僻處海隅,然海上通道不可輕廢。”
“亮整飭港口,建造海船,積極通聯身毒、南洋諸島,乃至遠及波斯。”
“異域奇珍、稻種香料得以輸入,我朝絲綢瓷器亦遠播外邦。”
“商稅因而大增,民亦得其利。”
李翊聽罷,喟然長嘆:
“好!因勢利導,惠工通商。”
“孔明之才,果非僅限于經史文章!”
“于這農耕為本之世,能有此等眼光與作為,實屬不易!”
“陛下得聞,必深感欣慰。”
話鋒一轉,李翊目光深邃,看向諸葛亮:
“然則,孔明可知,朝廷此次急召你回京,所為何事?”
諸葛亮略一沉吟,從容道:
“亮斗膽妄測,可是為了……關中防務?”
“可謂切中要害,然亦不盡然。”
李翊頷首,聲音壓低了幾分。
“馬孟起兵敗之事,你已知曉。”
“朝廷欲收歸各地兵權,久矣,苦無良機。”
“此次兵敗,正是一個由頭。”
“陛下之意,是將馬超調回京師榮養,而關中重任……”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諸葛亮,“非你諸葛孔明莫屬。”
諸葛亮神色平靜,似乎早已料到,緩緩道:
“所以,當初陛下決議讓馬將軍出擊魏軍時,相爺您……并未強力諫阻?”
李翊微微一笑,笑容中帶著老謀深算的意味:
“司馬懿前番得勝,遷走我關中不少人口。”
“此人用兵,最擅趁隙。”
“吾料定,今冬他必會再出兵襲擾。”
“以求擴大戰果,徹底動搖關中根基。”
“此時換將,正當其時。”
“你回來得正好,此刻趕赴上任,應還能來得及布防。”
他語氣轉為凝重:
“然,關中諸將,關系盤根錯節,馬超舊部亦需安撫。”
“如何在短時間內整合軍心,統籌全局,應對司馬懿之詭譎兵鋒。”
“此中艱難,便需孔明你自行斟酌應對了。”
“自然,期間若有難處,吾在朝中,必會全力助你。”
諸葛亮離席起身,整肅衣冠,對著李翊深深一揖:
“亮,謹遵相爺教誨!”
“必竭盡駑鈍,穩定關中,以報陛下與相爺知遇之恩!”
“甚好!甚好!”
李翊笑容滿面,親自起身將他扶起,“快快起身!菜都要涼了。”
此時,侍婢正端上一盤鮮嫩的羊肩肉片。
李翊執箸示意,笑道:
“來來,再嘗嘗這個。”
“冬日里吃此物,最是暖胃補身。”
“你此去關中,對上那司馬仲達,費心勞神。”
“可莫要忘了你在嶺南學得的養生之道才是!”
諸葛亮亦笑,重新落座:
“……相爺提醒的是。”
“亮定當謹記,既要克敵制勝,亦要保重此身。”
“方能長久為陛下、為相爺分憂。”
暖閣之內,火鍋湯沸,香氣氤氳。
一老一少,兩位當世頂尖的智者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窗外,雪落無聲,覆蓋了帝都的繁華與喧囂。
卻蓋不住這方寸之間,決定天下大勢的暗流涌動。
……
漢中,魏軍大營。
雖已是深冬,但因前番大勝,遷得大量人口充實漢中。
營中仍彌漫著一股松懈的喜慶之氣。
士卒們圍著篙火,分享著繳獲的些許酒食,抵御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