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揮鞭前指:
“先救火!”
“傳令三軍,即刻救火救人。”
“財物糧秣皆可不顧,唯百姓性命為重!”
漢軍將士紛紛棄戈取桶,投身火海救人。
陳登更親自率眾撲滅府庫大火,一日一夜不眠不休。
恰逢江南梅雨時節,天公作美。
大雨傾盆而下,火勢漸息。
滅火畢,
陳登立即命人搜尋活口,救濟百姓。
又遣人清點府庫。
不多時,軍需官惶惶來報:
“府庫糧秣十不存一,金銀帛匹非空即焚,幾無可用之物。”
陳登默然良久,終是嘆道:
“將士們苦戰日久,皆盼破城領賞。”
“今得空城,如之奈何?”
蔣欽趨前低語:
“軍心已有微詞,若賞賜不繼,恐生變故。”
周泰亦問道:
“孫權遁逃,將軍欲追否?”
陳登沉吟半晌,乃道:
“不擒孫權,此戰不能了。”
“故分兵追擊勢在必行。”
“然軍心不穩,需先安撫將士,暫停進軍。”
眾將紛紛請纓追擊。
陳登卻道:
“時值梅雨,道路泥濘,非精兵不能速行。”
“吾親率一萬精兵追擊即可,諸公留守建業,安撫軍民。”
“大軍可隨后緩行,慢慢追上老夫。”
正當議定,
忽見一騎馳至,卻是監軍梁王劉理。
少年王爺勒馬揚鞭,道:
“陳將軍追敵,豈可無監軍同行?孤請隨往!”
陳登婉拒:
“殿下金枝玉葉,富春路險,恐有不測。”
劉理昂然道:
“大丈夫建功立業,何懼刀山火海?”
“孤既為淮南軍監軍,豈有臨陣退縮之理!”
陳登尚在猶豫,忽見又一隊人馬疾馳而來,當先一人高呼:
“三弟且慢!”
原來是魯王劉永率親兵趕到。
劉永馬鞭直指:
“擒拿吳主乃不世之功,三弟莫非欲獨吞乎?”
劉理變色道:
“二兄何出此言?”
“弟身為淮南軍監軍,隨軍追擊乃分內之事。”
“倒是二兄身為荊州軍監軍,何故越權?”
劉永聞言大笑: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何分荊州淮南?”
“三弟阻我同行,莫非欲獨占擒吳之功,在父皇面前邀寵?”
劉理面紅耳赤,正色說道:
“二兄休得胡言!小弟絕無此心!”
陳登見二王相爭,急忙出言調解:
“……既然魯王愿往,便請同行。”
“多一路兵馬,也多一分勝算。”
劉永這才轉怒為喜,率部并入軍中。
劉理麾下騎都尉諸葛恪怏怏不樂,私語劉理道:
“魯王來者不善,恐非為擒權。”
“實為監視殿下耳。”
劉理微笑低答:
“……元遜多慮矣。”
“既來之則安之,看來這一路,我們不會‘寂寞’了。”
于是,
陳登率精兵一萬,帶著兩位王爺,望富春方向追擊。
雨幕重重,道路泥濘。
軍士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水中行進。
劉永果然不時找茬。
行軍至第三日,雨勢更猛,劉永便在軍中揚言:
“陳將軍擇此惡劣天氣追擊,莫非與孫權有舊,故意縱其遠遁?”
陳登聞之,只淡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