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便溫言安慰道:
“……昔日各為其主,伯言不必掛懷。”
“本相此次南巡,意在撫定江南。”
“陸氏乃江南望族,伯言又是當世英才,自然要來拜會。”
陸遜連稱不敢:
“敗軍之將,豈敢勞相爺親臨?”
李翊笑道:
“吳國之亡,罪在孫權無道,與都督何干?”
“伯言用兵如神,懂經世治國,乃當世奇才!”
陸遜忙道:
“……相爺過譽了。”
“請入寒舍敘話。”
入得府中,
但見陳設簡樸,唯有滿架書卷,顯出主人品格。
孫氏命人備下宴席,雖不及吳宮奢華,卻也精致可口。
姜維按劍侍立李翊左側,李治侍立右側。
目光如炬,不離陸遜左右。
酒過三巡,李翊方道:
“伯言今年幾何?”
陸遜答:
“虛度三十有八。”
李翊撫掌笑道:
“噫,正當壯年!”
“豈可困守書齋,虛度光陰?”
“不知伯言可有重新出山之意否啊?”
陸遜黯然道:
“亡國之將,有何顏面再仕新朝?”
“君此言差矣!”
李翊正色道,“大丈夫立于天地間,當建不世之功。”
“豈可因一時挫折而棄壯志?”
“且看當今朝中,右相荀公達年事已高,半隱于朝。”
“左相魯子敬去歲染恙,力不從心。”
“便是老夫……”
他略頓一頓,“也覺精力日衰,恐難久居相位。”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李翊分明是在暗示內閣相位虛位以待!
眾所周知,李相爺一向擅長畫大餅。
且他畫的大餅,每個人還都吃它這一套。
主要李翊的大餅真的太大了,而且口碑擺在那里,真的有機會吃到。
最后即便沒吃到,也會讓人感覺是自己不夠努力,辜負了李翊的期待。
而絕不是李翊在套路自己。
顯然,方才李翊畫的大餅,便是直接暗示陸遜有機會進入內閣高層。
成為魯肅、荀攸的替補,甚至將來染指首相大位也不是不可能。
孫氏在旁側聽得心動,忙勸道:
“夫君!漢室待我孫氏不薄。”
“陛下寬厚,相爺仁德,此正夫君報效之時!”
陸遜沉吟良久,方道:
“相爺如此厚愛,遜豈敢推辭?”
“只是……”
李翊舉杯道:
“……伯言不必多慮。”
“若愿出山,便隨我回洛陽,先任兵部侍郎,熟悉朝務。”
“之后再慢慢調任遷升,你看是如何?”
陸遜終于起身,舉杯相敬:
“相爺知遇之恩,遜沒齒難忘!”
“愿隨相爺赴京,效犬馬之勞!”
二人對飲而盡,相視而笑。
然笑容之下,各藏心思。
宴罷,李翊告辭。
臨行前忽對陸遜道:
“伯言可知道,為何我必請你出山?”
陸遜恭聲道
:“請相爺明示。”
“江南欲定,非僅靠武力鎮壓,更需文化融合。”
李翊意味深長地道,“陸氏為江南士族領袖。”
“伯言出仕朝廷,江南士族必紛紛效仿。”
“此乃安定江南之上策。”
陸遜心領神會:
“遜必竭盡全力,促成南北融合。”
離了陸府,李治忍不住問:
“父親當真要薦陸遜入內閣?”
李翊微笑:
“陸伯言乃王佐之才,不用可惜。”
“然能否入閣,還要看他日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