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大聲宣讀。
劉永、劉理頓時屏息凝神,認真聆聽。
“魯王劉永,改封吳王,食邑吳郡。”
李翊宣讀詔書,“吳地富庶,魚鹽之利冠絕江南,望你好自為之。”
劉永大喜過望,連連叩謝。
吳郡不僅富庶,更兼鹽鐵之利,顯然父皇對他格外眷顧。
看來父親大人還是愛自己的。
劉永內心狂喜,喜不自勝。
“梁王劉理,改封越王,食邑會稽。”
李翊繼續宣讀,“會稽雖不及吳郡富庶,然潛力無窮,好生經營。”
劉理沉穩謝恩。
一旁的劉永卻臉色微變——
會稽雖不如吳郡富庶。
但歷史上越王勾踐終滅吳王夫差。
自己剛當上吳王,老爹就在自己屁股后面封個越王。
父皇此封,實在意味深長。
李翊將二人神色盡收眼底,溫言道:
“昔年中原初定,將你們封在河南。”
“如今河南重振,江南新定,正是用人之際。”
“陛下對你們寄予了厚望,望兩位殿下莫負圣恩。”
二王諾諾連聲,退出殿外。
待二人去遠,姜維近前低聲道:
“相爺,吾觀二王皆非安分之輩。”
“將他們封在江南,恐生后患。”
李翊捋須微笑:
“伯約可知陛下深意?”
“吳地富庶,可養重兵。”
“越地雖貧,然地理險要。”
“劉理之才遠勝劉永,若封在富庶之地,必成心腹之患。”
“如今這般安排……”
姜維恍然大悟,醍醐灌頂道:
“莫非是要二王相互制衡?”
“正是。”
李翊頷首,“陛下仁厚,不愿虧待親子。”
“然為鞏固太子地位,不得不行此制衡之策。”
“有競爭方有進取,若一家獨大,反而不美。”
老劉這個人就是太感性用事了。
歷史上的劉封,只是一個假子。
都害死關羽了,結果劉備也只是責備他為什么不救關羽。
反倒是諸葛亮擔心劉封過于剛猛,力勸劉備借此機會殺了他。
劉備賜死劉封后,也是哭得傷心欲絕。
史書原話叫,“先主為之流涕。”
而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易世之后終難制御。”
意思是諸葛亮怕劉備死后,自己駕馭不了劉封,所以想借此機會除掉他。
這可不是虛言。
因為歷史上的劉封是“副軍將軍”。
劉備因為有了阿斗,為了補償劉封,專門設的軍職。
此前說過,“副軍”是專指劉備的副軍。
即劉備是主帥,劉封就是副帥。
等于他是劉備之下的軍事第一人。
其軍事地位單從職位上講是完全不比關羽低的。
所以最后劉備也只是“責備”劉封不救援關羽,而不是以軍法論處。
因為嚴格意義上講,關羽就是指揮不動劉封的。
諸葛亮正是考慮到劉封軍事地位太高,而且性格又剛猛,加上其“尷尬”的定位。
才力勸劉備殺了他的。
對于一個假子都如此感性用事,更別提劉永、劉理兩個親兒子了。
如果不是皇位只有一個,劉備恨不得一人給他們封一個。
但沒辦法,作為萬民之主,劉備為大局考慮。
只能在不虧待兩個親兒子的同時,讓他們相互制衡一下。
劉永能力相對更弱,便封在最富裕的吳國。
吳國有豐富的海鹽資源和銅礦資源,在經歷了孫權的開發后。
吳地的手工業、紡織業、造船業也有了相當高的發展度。
盡管經歷了戰火蹂躪,但畢竟底子在那里。
而能力相對更強的劉理,就封在了貧瘠、落后,但地盤大、潛力高的越地。
越國群山環繞、交通不便,農業落后。
唯一值得稱頌的,就是造船業的工業底子不錯。
能發將越地開發好非常考驗君主的個人能力。
不過越國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