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吾高估司馬懿矣,竟犯此兵家大忌。”
隨即召眾將議事。
張郃聞訊,慨然請戰:
“機會不可失,郃愿為先鋒,先破山上之敵!”
諸葛亮暗贊張郃善抓戰機,當即準允:
“將軍勇猛,正可當此任。”
“然須謹慎,先探虛實。”
是夜,天晴月朗。
漢軍直至山下。
張郃引精騎巡哨一周,果見魏軍盡屯山上。
寨柵雖嚴,卻孤懸山巔,不由暗笑魏將無知。
巡畢回營,稟報諸葛亮:
“魏將確屯兵山上,自陷絕地。”
“然其布防嚴密,不可急攻。”
諸葛亮頷首,謂眾將道:
“彼據高地,若強攻必損兵折將。”
“不若圍而不攻,待其自潰。”
遂使人打聽守將姓名。
不多時,探馬回報:
“守街亭者,乃魏國駙馬夏侯楙也。”
諸葛亮莞爾:
“原是此徒有虛名之輩,乃庸才野鴨耳!”
“司馬懿用如此人物,豈不誤事乎?”
又問:“街亭左右,別有軍否?”
探馬答說:
“離山十里,有王平引五千軍安營。”
諸葛亮羽扇輕指地圖:
“王平乃宿將,知兵善戰。”
“若我軍攻山,彼必來救。”
遂傳令:
“龐德引一軍,伏于要道,擋住王平來路。”
“馬岱、張郃各引兵圍山,先斷其汲水道路。”
“待魏兵自亂,乘勢擊之。”
當夜,調度已定。
次日天明,三路軍馬悄然而動。
龐德先引兵繞道而去。
張郃、馬岱各率大軍,漫山遍野圍將上來。
夏侯楙在山上望見漢兵旌旗嚴整,圍得水泄不通。
卻不驚慌,反大笑謂左右:
“彼若有命,不來圍山!”
遂傳令諸將:
“但見山頂紅旗招動,即四面殺下,教齊軍有來無回!”
張郃在山下勒馬耀武揚威,高聲挑戰:
“夏侯駙馬!汝既為名將之后,何敢龜縮山上?”
“可敢下山與某一戰!”
魏兵皆久聞張郃威名,見其驍勇,盡皆喪膽,無人敢應。
副將張韜諫曰:
“將軍,齊軍斷我水道,軍士已渴。”
“不若趁士氣未墮,突圍與王平將軍會合。”
夏侯楙大怒,叱道:
“汝何怯也!吾已布下天羅地網。”
“待齊軍攻山,紅旗為號。”
“四面齊下,必獲全勝!”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
夏侯楙立于山巔,見漢軍圍而不攻,心下焦躁。
乃揮動紅旗,欲令將士沖殺下去。
然軍中將士面面相覷,無一人敢動。
皆因畏懼張郃威名,又見漢軍陣勢嚴整。
旌旗蔽日,刀槍如林。
夏侯楙見狀大怒,厲聲喝道: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爾等竟敢違令?”
當即拔劍,斬殺二將。
血濺帥旗,眾軍驚懼。
副將張韜急諫:
“將軍息怒!將士非不敢戰,實是……”
話未說完,夏侯楙已瞪目叱道:
“再有敢言退者,斬!”
眾軍只得勉強整頓,鼓噪下山。
漢軍陣中,張郃見魏兵沖下,笑道:
“窮寇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