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濱。
卻說魏軍新敗之余,士氣低迷。
司馬懿下令沿河扎營,深溝高壘,作久駐之計。
探馬報入漢寨,諸葛亮聞訊沉吟不語。
帳下魏延出列請戰:
“司馬懿新敗,膽氣已喪。”
“延愿引精兵前往搦戰,必擒此獠!”
諸葛亮羽扇輕指:
“文長可率三千鐵騎,至魏寨前罵戰。”
“若懿不出,可盡揭其短。”
魏延得令,率軍馳至魏寨前,列陣叫罵:
“司馬老賊!汝號稱中原名將。”
“今龜縮不出,豈大丈夫所為乎?”
魏軍寨中,諸將皆怒目按劍。
偏將軍夏侯和憤然道:
“丞相!齊將如此猖狂,末將愿出營死戰!”
司馬懿安然坐于帳中,手持兵書:
“匹夫之勇,非為將之道。”
“傳令:敢言戰者斬!”
魏延見魏軍不出,罵聲愈烈:
“世人皆言司馬懿畏漢如虎,今日觀之,果然如此!”
“汝不如早卸甲歸田,免辱魏莊威名!”
罵聲傳入寨中,魏將皆面紅耳赤。
司馬昭忍不住進言:
“父親!齊軍如此辱罵,三軍憤慨。”
“若始終不戰,恐損士氣……”
司馬懿擲書于案:
“爾等知其一不知其二!”
“諸葛亮仗著國力,單搦我決戰。”
“我今深溝高壘,步步為營,豈不勝于浪戰?”
遂不理諸將請戰,親自督工筑營。
又令軍士掘壕三道,各深一丈五尺,寬兩丈余。
取土筑壘,高兩丈,上設箭樓。
營寨四角立望樓,各駐弓弩手百人。
寨門設三重鹿角,內藏陷坑。
又沿渭水設水寨二十里,戰艦往來巡邏。
司馬懿每日巡視營寨,見有薄弱處,立命加固。
又令軍士廣種蔬菜,蓄養牲畜,作長久之計。
這日,忽報有漢使至。
稱奉諸葛亮之命,特來送禮。
司馬懿令引入帳中。
但見來使捧一雕花大盒,恭敬呈上。
司馬懿令當眾開啟,盒中竟是巾幗婦人縞素之衣,上置一書信。
其書略曰:
“仲達既為大將,統領川蜀之眾。”
“不思披堅執銳,以決雌雄。”
“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又何異哉!”
“今遣人送巾幗素衣至,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
“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回,依期赴敵。”
帳中諸將見狀,無不色變。
夏侯霸按劍怒喝:
“諸葛亮安敢如此辱我主帥!”
司馬懿面不改色,只是靜靜地展信讀之。
讀畢,司馬懿心中大怒,卻仍仰天大笑:
“孔明視我為婦人耶!”
竟欣然取巾幗戴于頭上,又披縞素之衣,對鏡自照:
“甚合身,甚合身!”
諸將驚愕,司馬昭急道:
“父親!諸葛亮如此相辱,三軍憤慨。”
“愿請一戰,雪此大恥!”
司馬懿從容道:
“諸葛亮欲激我出戰,其計已窮矣。”
于是,命人乃取精制漁具一副、紫砂茶具一套,謂使者曰:
“回稟汝家都督。”
“既贈我巾幗,吾當效婦人垂釣烹茶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