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知青的到來,對西坪溝的影響不大,因為知青上山下鄉本就是來參加勞動的。
所以他們每天都跟村里人一起,開荒墾地,干農活。
村里人還笑話他們瓷錘,笑話他們一點都沒有干活的樣子,連揮個鋤頭都不像樣,地里的東西啥都不懂,還有女娃娃被蛇給嚇哭的。
在幾乎所有村民眼里,這群打城里來的知識青年,就是廢物,干啥啥不會,比農村娃差多了。
可真正受到影響的人,是苗東方。
最開始,是老村長的意思,讓苗東方多幫襯這些來插隊落戶的知青,畢竟都是年歲相仿的,肯定能聊得來。
但很快,苗東方就發現不對勁了。
因為除了在干農活的時候,這幾個知青表現得格外笨拙之外,其他方面,讓他感受到了很多不同。
這些人的生活習慣非常良好,盡管居住條件艱苦,但他們很講衛生,東西也都收拾得井井有條,和農村人格外不一樣。
但這不算什么,真正讓他感到震撼的,是他們平時聊天的內容。
他們聊文藝、聊音樂、聊詩詞歌賦,聊歷史,聊自己的所見所聞。
這些東西都是苗東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在此之前,他知道孫悟空,知道諸葛亮,卻根本就沒聽過什么是四大名著。
在此之前,他在西坪溝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上面派發來的報紙,眾人都得圍著他讓他念給大伙兒聽。
可在這群知青面前,他發現自己連插上一句嘴的機會都沒有。
在他們面前,他淺薄得就像一個出生的嬰兒。
這對他的認知而言,是摧枯拉朽般的打擊。
所以從那群知青來了后,村里人都知道,苗東方整天跟這些人混在一起,大伙兒還笑話,說他喜歡給城里人當狗腿子。
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他們看不起這些知青,覺得他們不會干農活,純粹是來拖累他們的。
但苗東方不一樣,他從這些知青身上,發現了自己的淺薄和渺小。
尤其是這些人讓他意識到了,這個世界很大,有太多地方、太多東西他沒有見過了。
他就像是那只井底的青蛙,突然發現原來天空不只有井口那么大,而是一望無際地遼闊。
所以他給這群知青當起了小跟班,以教他們種地的名義,成天和他們混在一起,實際上卻是從他們身上學習各種各樣瑣碎的知識。
盡管這些知青其實也只是初中畢業和高中畢業而已,苗東方再描述出來,對周奕而言聽著覺得都是些比較常見的知識,可對那個六十年代的西坪溝而言,對只讀了兩年小學勉強識字的苗東方而言,這些知識讓他受益匪淺。
其中有兩個人,對他的影響很大。
一個就是金翠萍,這姑娘來自于千里之外的地方。事實上這七個知青來自天南海北,所以他們的所見所聞都不一樣。
金翠萍的家鄉在海邊,有一回她在田埂間說起了大海,她說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晴空萬里,天空和海洋仿佛在遙遠的天邊連成了一片;有時大海又會烏云密布,怒浪滔天,狂風驟雨如山呼海嘯。
說得情到深處,她不由得開始朗誦高爾基的《海燕》。
雖然苗東方不知道這位高大爺是誰,但當他聽到那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當他聽到那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時,他激動不已。
仿佛自己的靈魂也化身為了那只蒼茫天海之間肆意翱翔的海燕。
他這輩子都沒見過大海,那一刻,大海已然成了他心中的圣地,成了他的耶路撒冷。
這也是他后來娶金翠萍的原因之一,因為他說金翠萍長得并不好看,圓臉,人也矮,有點微胖,不難看,但絕對算不上好看。
但她朗誦海燕時的慷慨激昂,深深地吸引了自己。
另一個叫王國發,是這群知青里學歷最高的,唯一一位高中畢業的。
這位王國發后來并沒有留在西坪溝,也沒有回他的家鄉,而是因為有文化,不僅會俄語也會英語,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后來被縣里看中,安排去了文化站工作,然后在政府工作中表現優異,平步青云,連連高升。
苗東方最后一次聽到關于王國發的消息,是幾年前了,據說已經被調到某市當大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