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成為知州的終南捷徑
王陶這話當然是開玩笑。
這幫人就是中了進士,正常來講沒有個二十年,根本爬不到知州的位置,可再過二十年,王陶若是仕途順利,沒準都穿紫袍了,到底是誰提攜誰
若是不順利,二十年后的王陶大概率也是資歷知州,在各州之間調來調去,同級之間,又談得上什么提攜呢
至于再往后,按宋代人的平均壽命來講,不用提攜了,能不能活到那時候都很難說。
眾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你們不信”
王陶也樂了,他是個趣人,這時候喝上頭了,話也敞開了說:“我給你們這些年輕人指一條馬上就能當知州的終南捷徑,聽不聽”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還有這等捷徑從來沒聽說過啊!
“王判官請講。”呂惠卿趕緊說道。
王陶這時候反而賣了個關子,問道:“今年朝中都發生了哪些大事,知道嗎”
事關朝政,其實他們這些年輕人是不太敢講的,倒不是朝廷不允許講.在如今的仁宗朝,因為廟堂風氣寬松,士大夫議論朝政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因言治罪的情況。
就是包拯那種當著仁宗面狂噴,吐沫星子都飛仁宗臉上了,仁宗都沒把包拯怎么著。
至于私下議論則更為尋常,上到廟堂諸公,下到市井小民,都在津津樂道宮廷廟堂的這些事情。
他們純粹是不敢在王陶這個官員面前講,但曾鞏不同。
曾鞏一看就跟王陶以前沒少議論時政,干脆道:“是官家中風還是狄青被罷了樞密亦或是請立儲君”
“都是啊,這三件事情是互相關聯的。”
王陶借著酒勁兒說道:“官家中風是引子,我聽說的是,年初中風以后,官家在禁中神智不清,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語極紛錯,引發惶恐,還是皇后站出來把事情平息了下來。”
這件事情是禁中的一件大事,根源就是帝后之間的利益因為立儲之事已經截然不同了,以至于仁宗現在極度不信任曹皇后和她的親信宦官們,甚至在神志不清的時候,直接把臆想出的場景當眾喊了出來。
“而等到康復,官家御延和殿召見群臣,記憶其實就明顯時常出現偏差了,還曾誤認了遼國使者。”
年輕的曾布,這時候愣頭愣腦地插話問道:“那官家中風跟狄青被罷樞密使有什么關系我聽說狄樞密素來忠誠,此次是無故被罷。”
“正是因為官家中風,所以狄青才必然會被罷樞密使,不明白嗎”
王陶給這個曾鞏的族弟額外解釋了一句:“否則真有萬一,狄青手里有調兵權,又得軍中將士擁戴,黃袍加身了怎么辦不要覺得不可能,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車之鑒還少嗎真出現這種情況,誰能擔得起江山翻覆的責任”
曾布的醉意瞬間驚醒,他年輕,乍一看看不清這里面的門道很正常,但不代表他傻。
畢竟,五代十國也剛過去百年,那段歷史大家都還是很清楚的。
別說什么“忠誠”之類的話,在黃袍加身的誘惑面前,就不存在“忠誠”這兩個字。
再者說,郭威沒頂住,趙大也沒頂住,憑什么現在指望狄青能頂得住呢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文臣攻擊狄青的理由看起來都很荒謬,狄青也確實得仁宗喜愛,但最后還是罷了樞密使。
因為沒人敢擔再來一次黃袍加身這個“萬一”的責任,更沒人敢去賭人心,仁宗自己也不敢。
——趙宋怎么得天下的,別人可以當不知道,趙宋官家還可以當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