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文脈之爭
這三天,陸北顧丶程顥丶程頤三人備考極為用心,而宋堂是亦傾力相助。
他不僅提供了歷年省試真題,更以其豐富經驗,針對三人錯漏處進行糾正。
而程顥丶程頤本就根基深厚,這三日針對性地提升墨義,彌補了應試技巧上的細微疏漏,愈發顯得沉穩自信。
陸北顧也展現出驚人的效率,他像一塊乾涸的海綿,快速地吸收著國子監沉淀百年的積蘊,尤其是那些記載著冷僻墨義注疏的書籍,有很多都是外面根本就見不到的。
所以,陸北顧的實力,尤其是墨義方面的實力,也呈現出了突破的趨勢。
比試之日。
往常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國子監,今日門前的東大街竟罕見地停了好長一排的馬車丶騾車。
除了為數不多的監生,門口等著的,還有不少聞訊趕來的京中儒士,以及不少太學學子,但這些人都被國子監的吏員給攔在了外面不準進。
只有陸北顧三人,被放了進去。
顯然,胡瑗與楊安國這場經筵上的爭端,經過三日的發酵,早已成為開封文壇的一樁大新聞。
而這種場景,也完全出乎了程顥等人的預料。
一直在埋頭苦學的他們,并不知道事情會鬧得這麼大。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翰林侍講學士判國子監楊安國與天章閣侍講管勾太學胡瑗打擂臺,賭的更是國子監這僅存的體面,怎能不引人矚目呢?
進行比試的堂內。
楊安國一襲紫袍,頭戴直角幞頭,早早便端坐在主位一側,腰桿挺得筆直,竭力維持著天子近臣的威儀。
然而,他那緊抿的嘴唇卻泄露了內心的焦灼情緒。
他目光不時掃向堂下入口,當看到陸北顧三人進來時,緊繃的臉色才稍稍舒緩,眼中浮現出希望。
而陸北顧三人也是進來才發現,堂中竟然還有一位他們認識的人在。
非是旁人,正是歐陽修。
“歐陽公。”
三人齊齊行禮。
這下輪到楊安國有些驚訝了,扭頭問道:“永叔認識這三位年輕才俊?”
“當然,老夫今日便是為他們而來,若是應戰的是你那些國子監監生,老夫還不來了呢。”
楊安國臉上的喜色微微一滯,隨即化作一絲尷尬.他昨天邀請歐陽修來觀戰,以為歐陽修答應完全是看在他面子上呢。
而歐陽修此時遞過來了一個眼神,落在最后面的陸北顧會意,把門順手給關了。
“長話短說。”
隨后,歐陽修把他們叫到近前,沉聲說道。
“你們也都知道,老夫一直提倡古文體,反對太學體,畢竟這太學體本是石徂徠當年為矯西昆浮靡而生的利器,初衷是振聾發聵,衛道護統。可傳到如今,卻被劉幾之流奉為圭臬,變本加厲,成了堆砌生僻丶語意晦澀丶嘩眾取寵的敲門磚.此風若長,非但文壇凋敝,士林習氣亦將虛誕浮夸,遺禍無窮!”
歐陽修是真的痛心疾首。
他在各種場合一直反覆強調這件事情,所以他的這種態度,其實一直都遭到太學或明或暗的敵視,只不過礙于其文壇盟主的身份不好公然發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