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教其為喪髽之法當卑小
這次比試,因為是國子監與太學之爭,所以作為團體較量看的是團體總分,而非個人發揮。
陸北顧丶程顥丶程頤三人跽坐于國子監一側的三張矮案后,案上已備好筆墨紙硯。
太學那邊,同樣出了以劉幾為首的三個人。
劉幾的目光掃過陸北顧三人,并沒有把他們當回事,他旁邊的兩位太學俊彥也個個神情倨傲,仿佛勝券已在握。
楊安國端坐主位旁,紫袍下的手指動來動去,眼神在陸北顧三人身上逡巡。
他旁邊的歐陽修和胡瑗反倒神色都很平靜。
歐陽修和胡瑗明明是此時在文風上將彼此視為最大敵人的對手,但兩人全程都沒有表現出有什麼沖突。
“取題吧。”
負責主裁的老儒招呼了一聲,幾位翰林院的學士丶國子監博士丶太學博士一同上前,當著眾人的面,開始從前兩日由幾方共同出題組成的題匣里抽取丶拆封丶確認題目,并命吏員迅速謄抄數份。
陸北顧能清晰地聽到自己沉穩的心跳,他眼觀鼻,鼻觀心,將心神沉入一片澄澈。
周敦頤的“靜功”很有用,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內心就徹底平靜了下來。
而這三日國子監藏書樓的苦讀丶宋堂的傾囊相授,也已將他應試的狀態調整至巔峰。
很快,謄抄好的貼經題目分發至雙方手中。
跟正常科舉考試的十道帖經題不同,今天為了讓雙方盡可能地充分發揮出實力,題目量是比較大的,足足五十道帖經題。
陸北顧目光如電,飛速掃過題目。
得益于他自穿越以來幾乎不間斷的晨讀,這些出自《論語》的題目,他幾乎在看到空位的瞬間,對應的缺失文字便自動在腦海中浮現。
陸北顧提筆蘸墨,手腕穩定,一行行端正清晰的正楷流水般落在紙上,速度奇快。
他幾乎不需要停頓思考,如同熟練的工匠在雕琢早已成竹在胸的紋路。
題目一道接著一道,陸北顧筆走龍蛇,節奏穩定。
偶爾遇到一兩個稍顯生僻的,他也只是略一凝神,便準確落筆。
程顥丶程頤同樣下筆飛快,顯然這基礎功夫都極為扎實。
而對面的太學學子,速度也不慢。
劉幾有著過目不忘的能力,幾乎是在看到題目的同時,答案便已寫就,他旁邊的兩名學子雖不如劉幾這般舉重若輕,但也個個專注,奮筆疾書。
圍觀的京中名士們的目光在雙方之間來回逡巡,試圖從答題的速度和神態上判斷高下。
時間在無聲的較量中流逝。
只用了半個時辰多點的時間,雙方便都寫完了。
觀戰眾人屏息凝神,等待著結果。
按照規則,每輪比試,都是要先判出結果,再進行下一輪的。
老儒與幾位學士丶博士快速閱卷,低聲交流。
很快,第一輪帖經題的結果便公布了出來。
“國子監,程顥對五十道丶程頤對四十八道丶陸北顧對五十道。”
“太學,劉幾對五十道丶陳屬對四十九道丶魏功達對四十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