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姐姐陸南枝的一番描述,陸北顧對此時的“開封裴氏”有了一個詳細的認識。
他也明白為什么寒食節的時候,嫂嫂裴妍會說“在開封時,寒食節最后一日黃昏,官家真會派中使給大臣賜新火”了。
聞喜裴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華夏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其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譬如三朝元老裴矩、大唐開國元勛裴寂、中唐名相裴度等等人物,都是出自裴氏,光是在正史里有記載的家族子弟就不下數百人,出過無數公侯將相。
不過因為被黃巢撅了根,在又經歷了五代戰亂之后,聞喜裴氏早已不復往日榮光。
而“開封裴氏”這一支,是太宗朝時期,裴妍的曾祖父右神武大將軍裴延復來開封任職后,正式從聞喜裴氏里面分出來開枝散葉的。
到了真宗朝,“開封裴氏”的第二代,也就是裴妍的祖父那一輩,裴濟、裴麗正、裴麗澤三兄弟,尚且都能全部高中進士,并且官至知州,出現了“一門三知州”的盛況。
而到了第三代“德”字輩,就明顯地出現了階層跌落的趨勢。
能支撐“開封裴氏”門面的,就是裴妍的父親裴德輿,以及大伯裴德谷。
裴德輿由開封府推官、潁州知州,一路做到了提點梓州路刑獄、提點京東路刑獄、夔州路轉運使、益州路兵馬鈐轄,仕途一片光明,本來正常來講下一步就是要緋袍變紫袍的。
可惜,裴德輿運氣不好,剛調任河北,就遇到了著名的“貝州兵變”,因處置不力而被貶,隨后就是在各州之間不斷奔波調動.這也是大宋的知州們的常態。
在兩年前,裴德輿被任命為涇州知州,還沒動身,便一病不起,最后離世,享年六十七歲。
裴德輿有兩任夫人,分別是史氏和李氏,這兩位夫人生了兩個女兒都嫁給了進士,也就是此前的瀘州軍事推官楊諤,以及溫州軍事判官趙頡。
至于陸北顧的嫂嫂裴妍,并非是妻生,而是妾生,故而在提點梓州路刑獄的時候,因緣許給了陸家。
而如今裴德輿離世,“開封裴氏”實際上的當家人,便是裴德谷了。
裴德谷以奉化知縣入仕,歷任南京留守司通判,做過蓬、絳、解、虢、澤、沂六州知州,現任工部虞部郎中,是個實權職位主要負責掌管山澤、苑囿、畋獵,所有砍伐木石、薪炭、藥物的事宜都歸其管轄,除此之外,還負責金銀銅鐵鉛錫等礦山的廢置收采事宜。
至于“開封裴氏”第三代“德”字輩的其他人,如裴德基、裴德豐,官職就不高了,只是普通京官。
而第四代“士”字輩則更拉胯,除了裴德輿的次子裴士禹如今任職西京留守推官以外,裴德谷的兒子裴士倫、裴士林、裴士杰,都是一些寺丞之類的職官,沒有具體差遣,就領一份俸祿混日子。
不過裴德谷的八個女兒倒是都嫁的不錯,全都嫁給了官員,其中一個女婿王益柔還是宰相王曙的兒子。
“一代不如一代,也沒什么可懼怕的。”
陸北顧心中暗想道。
實際上,這也是此時的他,心態不同了。
如果他還是個合江縣的縣學學生,那么“開封裴氏”這種一門出過好幾個知州的名門望族,那根本就不是他能夠匹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