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北顧睜開眼,依舊是天光未啟,考舍內一片昏暗。
雖然很困,但是他怕耽誤事,不敢再瞇。
他手撐著墻壁,慢慢地在長木板床上翻身坐起,關節在寒冷中發出輕微的“咔噠”聲。
陸北顧又下地活動了一下手腳,驅散僵硬感。
雖然被窩里那點暖意早已散盡,但得益于蓋在身上的青鼠裘斗篷的保護,他并未感到難以忍受的冰冷。
陸北顧拆下桌板,重新燃旺銅爐,溫熱的觸感從手心傳來,驅散了指尖的涼意。
他再次拿出凍得硬邦邦的胡麻餅,就著冰冷的葫蘆水,小口地咀嚼吞咽起來。
冰涼的餅塊和冷水入腹,帶來一種奇異的清醒感,徹底趕走了殘存的迷糊睡意。
“當——!”
不多時,清脆的鑼聲準時響起。
“諸生肅靜——!”
“嘉祐二年禮部省試,詩題發卷——!”
熟悉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葦簾被撩開,新的考卷被胥吏遞了進來。
陸北顧展開卷紙,看到了上午的詩題。
——《豐年有高廩詩》
要求是五言六韻排律,仄起首句不入韻,押平聲“先”韻。
看到這個題目,陸北顧心中反而一定。
禮部省試詩題,頌圣、詠德、歌太平,這是常態,“豐年”、“高廩”,更是直接指向王朝治下的富庶。
這類題目,技法要求其實遠高于立意深度或者說壓根就寫不出也不必寫什么立意深度,歌功頌德就完事了。
核心考點,考的是在嚴格格律框架下遣詞造句的功夫,以及對圣朝氣象的歌頌是否得體、工穩。
他腦中瞬間閃過“先”韻的常用字,年、田、阡、篇、虔、乾等等
而描繪豐收、倉儲、祥瑞、圣德的詞匯與典故也紛至沓來,很多意象幾乎是呼之欲出。
陸北顧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元素,按照五言六韻排律的苛刻要求,編織成一首既符合禮法規制,又能稍顯文采,且能打動考官的頌詩。
略一沉吟,腹稿已成。
必須要首聯點題頌圣,中二聯鋪陳豐收景象與倉儲之盛,再以祥瑞應和經典,尾聯歸功圣德天眷。
然后要做到結構清晰,用典穩妥,對仗力求工整,辭藻追求典雅。
確認無誤后,他提筆舔墨,筆鋒沉穩地落在草稿紙上,行云流水,毫無滯澀。
“《豐年有高廩詩》
圣治光寰宇,多黍大有年。
泰稷盈千頃,倉箱積萬廛。
如云登隴畝,比櫛隱郊阡。
瑞應符周頌,祥徵紀舜篇。
神倉儲益固,清廟薦彌虔。
擊壤歌堯力,豐功自昊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