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春日懷鄉》【六千字大章求月票!】
“你說的不錯。”
宋庠微微頷首,說道:“沒藏訛龐弒殺舊主、扶立幼帝,其位雖顯,其基未穩。夏國宗室、部族首領中心懷異志者恐不在少數,而其對外挑起事端,若能以強勢姿態從我朝攫取土地利益,便可藉此宣揚其武功,鞏固權位;即便不能,將邊境緊張之責推諉於我朝『侵界』、『霸道』,亦能煽動國內同仇敵愾之氣,轉移對其篡權之事的不滿。”
“故此,第二批夏使此番前來,名為爭地,實為訛詐,意在試探我朝底線。”
陸北顧繼續道:“學生以為,朝廷當下策略,首在識破其詐,穩住陣腳。龐經略避戰非怯戰,實為不欲墮入其彀中,我朝固然需展現堅守疆土之決心,但更應著眼於挫敗其圖謀。”
說白了,就是要儘量避免在敵方選擇的時機、地點,以敵方期望的方式進行一場規模與代價皆不可控的衝突。
宋庠手指輕叩桌面,沉吟道:“依你之見,朝廷當如何應對夏使的囂張氣焰與邊境的蠶食之舉總不能一味避讓,任其得寸進尺。”
“自然不是。”陸北顧應道,“軍事上,當如龐經略所行,嚴令各堡寨加強戒備,提高巡防頻次與范圍,雖暫不越河大規模清剿,但對夏軍小股過境搶掠之行,須予以打擊,彰顯我守土之志。而出城行動務求迅捷,不管是否成功都不戀戰,迅速回城,此舉既可小懲大誡,挫其鋒芒,又不至於引發大軍對決。”
“外交上,對夏使,宜採取『拖』字訣。可與之反覆辯駁疆界歷史沿革,引經據典,據理力爭,但始終不關閉談判之門。同時,可暗示若夏國一意孤行,破壞和議,我朝將考慮進一步縮減榷場規模乃至暫時關閉,並加強沿邊軍事部署,夏國頗賴與我朝互市,此為其軟肋。關鍵在於,要讓沒藏訛龐意識到,他的冒險行為不僅難以輕易獲利,反而可能付出實打實的代價,且無法讓其在夏國國內廟堂中取得更大優勢。”
“此外。”陸北顧略一思索,補充道,“或可嘗試『以夷制夷』之策。學生聽聞河西、橫山一帶,並非所有部族皆真心歸附西夏,尤其是一些受黨項人不斷蠶食的部族。朝廷可否密遣使者,或通過可靠商隊,暗中聯絡這些部族,許以金帛、官職,令其在夏國后方製造些麻煩,亦可分散沒藏訛龐的精力。”
宋庠聽罷,撫須良久,方才緩緩道:“避實擊虛,固本待時,間擾其內,以互市制之.此番見解雖尚有不足,然於大局判斷、利害剖析,確有可取之處,尤其對沒藏訛龐意圖的揣摩,頗合情理。看來你於經史之外,對邊事夷情亦是用心了。”
“先生謬讚。”
陸北顧好奇問道:“那現在樞密院是個什么對策”
“韓琦主守,賈昌朝主攻。”
見陸北顧聞言愕然,宋庠解釋道:“韓琦與范仲淹以對夏戰事起家,非是不知兵之人,故而與龐籍在此事上態度一致。然賈昌朝雖有協助征討貝州王則叛亂之功,卻從未親身主持過邊事一方面其人對邊事知之不多,頗有輕視夏軍之意;另一方面既然已經以身入局,身在廟堂中樞,便不得不與文彥博、富弼、韓琦意見相悖。”
宋庠剖析的透徹,陸北顧聽了這話就明白了過來。
賈昌朝雖然是樞相,但是他的重要盟友陳執中致仕之后,他在中樞里就變成了劣勢方,正是因為劣勢,所以才更需要不斷主動出擊。
而他也是靠六塔河案里與文彥博、富弼態度對立而回來的,所以他自己也想在屈野河劃界這件事情上故技重施一次。
否則的話,讓文彥博、富弼從六塔河案的巨大失敗里緩過勁兒來,賈昌朝沒好日子過。
畢竟,雙方從這件事情以后,就已經算是正式撕破臉了。
而對於目前尚未入局的宋庠來說,雙方無論誰勝誰負,他都樂見其成。
因為宋庠跟雙方的關係其實都不好,或者說,作為天圣二年小圈子的帶頭大哥,宋庠代表的本來就是一股獨立的廟堂派系,如果葉清臣和鄭戩還活著,他們的勢力不亞於天圣五年的文彥博、王堯臣、韓琦、包拯這群人。
不過宋庠在中樞也不是沒有盟友,剛剛進政事堂的曾公亮就是他的同年,且受到過宋庠的薦舉,從前關係非常密切只是宋庠罷相之后的這幾年,關係就沒那么近了而已。
正如那句話所言,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廟堂里更是如此,一切關係都是隨著地位變化而變化的。
但只要門生故吏遍布朝野的宋庠第三次拜相亦或是第三次擔任樞密使,那么雙方的關係,自然就會又親密無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