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必須要把事情都核對好再交易,不能被對方帶著節奏走.對方現在著急,卻并不知道陸北顧是什么心態。
牙人說道:“契書已依您吩咐寫清楚了,您過目。”
陸北顧展開契書。
這是標準的“赤契”草稿,墨跡新干,條款依《宋刑統》并天圣年間修訂的《田令》所載,詳列宅基四至、間架數目、交易錢數,并特別注明“依問親鄰,案驗分明,準折錢貨,永為業”,末尾留著空白待簽押用印。
陸北顧細細看了兩遍,尤其核驗了關于“上手契書”也就是原地契移交,以及稅賦交割的條款,而這些都是要開封府用印方才生效的。
除此之外,按照地契上面記載的宅基四至,還擬了份“定基書”,因為陸北顧事先考察過,所以知道上面寫的都沒問題,沒有鄰里占地糾紛。
隨后,宅主自懷中取出一只扁木匣,打開來,里面正是張蓋有開封府大印的地契,以及他的戶貼和砧基簿。
陸北顧將這些文書全都確認無虞后,方頷首道:“可。”
牙人便迫不及待地高聲唱道:“立契!開封東隅陳州門內大街宅地一所,計正屋三間,廂房兩廈,井一口,槐樹一株。原主今折價壹仟伍佰貫文省,絕賣與瀘州人士陸北顧,永為業!錢地兩訖,各無翻悔!如有悔者,罰錢伍拾貫入不悔人!”
這個所謂的“立契”儀式,只是在牙行這里舉行的成交儀式,類似的意思就是“這單簽成了”。
但是因為陸北顧要求簽的是“赤契”而不是“白契”,故而還需要到衙門公證后用印,光是畫押是不生效的。
牙人唱畢,宅主率先提筆,在賣契上簽下名字。
陸北顧亦提筆署名,兩位鄰舍耆老作為“鄰證”,也依次按手印畫押。
然后牙人帶著他們去開封府辦“赤契”。
開封府書吏驗看地契、戶帖、砧基簿、契書、定基書等文書,然后核算稅錢。
依律,這種面積的宅子交易稅按價百分之四,又雜收“契紙錢”、“勘合錢”等,共納錢七十一貫有余。
陸北顧以錢引兌付,吏員覆核無誤,方于新地契和定基書上面鈐印。
朱紅大印落下時,陸北顧的心里也是暗暗松了口氣。
陸家老宅,終是贖回了。
忙活了足足一下午,隨后眾人回到了陸家老宅那里。
牙人拿著新的地契和鑰匙,陸北顧拿著錢,雙方在門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不過牙人并沒有馬上把錢給前宅主,估計是還要從中抽成.不過這些就不關陸北顧的事情了。
陸北顧又依慣例取出早已備好的兩貫“畫字錢”,分贈兩位耆老以為酬謝。
兩個老頭道謝不迭,言道有什么事情便盡可招呼他們,氣氛頓時活絡許多,只可惜臨到他們走,也沒給陸北顧留個地址
看著斑駁的黑漆木門靜靜佇立,陸北顧深吸一口氣,將鑰匙插入鎖孔。
鎖簧澀滯,費力轉動幾下,才聽得“咔噠”一聲輕響。
推開門,一股潮濕夾著陳腐的氣息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