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廢話太多了。”
杜崇嵐擺擺手,就要逐客了。
蔣建明咬了咬牙,他終究不是死皮賴臉之輩,只能悻悻地離去。
走之前還看了眼那篇論文,將“許秋”二字記了下來,心里則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眼熟。
等下了樓,遠遠地看到外邊的立牌,蔣建明才猛地想起來——這不就是門口那個四十五歲的老主治?!
當下,他也顧不上和其他人寒暄了,直接找到了何恒進,道:“何主任,我想去參觀臨醫。”
何恒進斜了對方一眼,大概猜到對方是奔著許秋去的,但并不想搭理。
見到這一幕,蔣建明自然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得罪人了,卻也不愿道歉,而是說道:“何主任,我可以用我老師的名義,在臨醫開一個臨時性的名醫門診,幫你們臨醫接手病人,同時積累手術經驗……”
成年人不講對錯,只講利益,用不容拒絕的條件才能讓對方主動松口。
果然,聽到這番話,何恒進多看了蔣建明幾眼,然后說道:“這個可不好辦,各種手續都要走流程。合不合規都不一定……”
蔣建明早有準備,道:“放心,斯蒂芬教授是大夏特批的技術人才,在全國不說做了幾百場講座,也有五六十場了,我們要資格的話,很快就能辦下來。”
“那行,你直接去吧,我打個電話通知一下臨醫就行。”
蔣建明的手術不見得比許秋好。
但,霉國經驗或許能給臨醫帶來不一樣的改變,這一點才是何恒進真正看重的。
……
很快,蔣建明就抵達了臨醫,雖然沒有人接待自己,但他也沒有惱怒,一路沿著指示牌找到了急診科。
等聽到許秋在手術室時,他還有些吃驚。
還真是臨床醫生?
他嘀咕著:“我還以為是專門培養出來搞科研的……”
護士王靜聽到這話,有些佩服地道:“哪能啊,許醫生就是臨床的,不過他才做了十九例呼吸外科的手術而已。”
十九例?!
蔣建明愣了一下。
這意思是,對方總共才做十九例?
不可能,就算再天才,都四十五歲了,怎么可能才做這么點?
哪個四十五歲的醫生,手里的手術臺數不是用“千”作為計數單位的。
但……
難道對方說的是最近做了十九例?
只有這個可能了。
蔣建明點點頭:“一個月做十九例,是有點辛苦了,我最忙的時候一天才三例而已。”
“什么一個月哦,許醫生從昨天到現在,三十多個小時,做了十九例。你這三例確實少得可憐了。”王姐抱著胳膊說道。
對這個何主任電話里提到的“不必給面子”的家伙,王靜看似語氣溫和,卻不經意間摧毀了對方的自信。
果然。
聽到這番話,蔣建明傻眼了,道:“你開什么玩笑呢,就算一個小時做一例,也是要休息的啊……你還不如說他這輩子一共才做十九例!”
王姐微微笑:“是呀,你說的也是對的。許醫生昨天才開始做肺切除,一天多十九例、一共十九例,沒差啊。”
“??”
蔣建明瞪大了眼睛,突然感覺自己心里有什么東西碎開了。</p>